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与现状 | 第10-15页 |
1.2.1 LCL滤波器参数设计 | 第10-11页 |
1.2.2 滤波器阻尼方法研究 | 第11-13页 |
1.2.3 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 | 第13-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2章 并网逆变器的基本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 | 第16-24页 |
2.1 LCL滤波器的并网逆变器的拓扑 | 第16-17页 |
2.2 LCL滤波器的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 第17-20页 |
2.2.1 LCL滤波器的并网逆变器的三相静止坐标系数学模型 | 第17-19页 |
2.2.2 LCL滤波器的并网逆变器的旋转坐标系数学模型 | 第19-20页 |
2.3 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 | 第20-23页 |
2.3.1 电流内环的设计 | 第21-22页 |
2.3.2 电压外环的设计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LCL滤波器的设计 | 第24-31页 |
3.1 LCL滤波器的数学模型及原理 | 第24-26页 |
3.2 LCL滤波器的设计 | 第26-30页 |
3.2.1 滤波电容Cf与阻尼电阻的选取 | 第26页 |
3.2.2 Lr和Lg的选取 | 第26-28页 |
3.2.3 总电感量上下限值 | 第28-30页 |
3.2.4 LCL滤波器设计参数的校验 | 第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LCL滤波器阻尼方法及系统单位功率因数运行 | 第31-43页 |
4.1 有源阻尼机制分析 | 第31页 |
4.2 反馈并网电流有源阻尼 | 第31-35页 |
4.2.1 反馈并网电流控制的稳定性分析 | 第32-34页 |
4.2.2 仿真验证 | 第34-35页 |
4.3 反馈桥臂侧电流的有源阻尼法 | 第35-42页 |
4.3.1 以电容电流为反馈量的有源阻尼 | 第37-38页 |
4.3.2 改进的有源阻尼控制 | 第38-40页 |
4.3.3 并网逆变器的单位功率因数并网 | 第40-41页 |
4.3.4 仿真验证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系统软件与硬件实现 | 第43-51页 |
5.1 系统硬件设计 | 第43-48页 |
5.1.1 主电路的设计 | 第43-45页 |
5.1.2 采样电路的设计 | 第45-46页 |
5.1.3 驱动与保护电路的设计 | 第46-48页 |
5.2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8-49页 |
5.2.1 中断服务程序 | 第48-49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