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器论文--电容器论文

基于极化去极化电流法的冲击电容器油膜绝缘状态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1 绪论第7-15页
    1.1 冲击电容器油膜绝缘老化的研究意义第7-8页
    1.2 冲击电容器绝缘失效原因第8-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1 电容器绝缘老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电容器绝缘状态检测的技术研究现状第11-13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1.5 本章小结第14-15页
2 介质响应与冲击电容器油膜绝缘模型研究第15-24页
    2.1 介质的电极化第15页
    2.2 电极化类型第15-17页
        2.2.1 电子云位移极化第15-16页
        2.2.2 离子位移极化第16页
        2.2.3 偶极子取向极化第16页
        2.2.4 界面极化第16-17页
        2.2.5 空间电荷极化第17页
        2.2.6 其他极化第17页
    2.3 电介质的损耗第17-18页
    2.4 介质响应的理论分析第18-19页
        2.4.1 电介质的时域响应第18页
        2.4.2 电介质的频域响应第18-19页
    2.5 冲击电容器油膜绝缘模型第19-23页
        2.5.1 油膜绝缘结构第19-20页
        2.5.2 扩展德拜弛豫模型第20-21页
        2.5.3 矩阵束法第21-23页
    2.6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极化去极化电流的测量及方法第24-31页
    3.1 实验原理及方法第24-25页
    3.2 极化去极化电流测量方法第25-28页
        3.2.1 实验设备第25-27页
        3.2.2 实验样品的处理第27-28页
        3.2.3 极化去极化电流的测量第28页
    3.3 试品的老化第28-30页
        3.3.1 热老化第28-29页
        3.3.2 电热老化第29-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4 油膜绝缘理化测试第31-37页
    4.1 油中气体组分测试第31-33页
        4.1.1 油中气体组分检测原理第31页
        4.1.2 气相色谱实验分析第31-33页
    4.2 薄膜表面形貌观察第33-36页
        4.2.1 试品的制备第33页
        4.2.2 试品的观察与分析第33-34页
        4.2.3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第34-36页
    4.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5 极化去极化电流的实验结果分析第37-53页
    5.1 温度对极化去极化电流的影响第38-42页
        5.1.1 极化电流第38-39页
        5.1.2 去极化电流第39-42页
    5.2 电热老化对极化去极化电流的影响第42-44页
        5.2.1 极化电流第42-43页
        5.2.2 去极化电流第43-44页
    5.3 电导率和介质损耗第44-47页
        5.3.1 热老化对电导率和介质损耗的影响第44-46页
        5.3.2 电热老化对电导率和介质损耗的影响第46-47页
    5.4 扩展德拜模型的参数识别第47-52页
        5.4.1 实验平台第47-48页
        5.4.2 弛豫支路参数第48-52页
    5.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第60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橡胶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其在凝露条件下的闪络特性研究
下一篇:一种升压型有源电容变换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