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大屠杀”叙事研究--以小说和电影为中心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s | 第5-6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8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三)中外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卢杀”的小说叙事 | 第15-27页 |
(一)叙事主体的情感渗透 | 第16-18页 |
(二)文本情节的结构安排 | 第18-21页 |
(三)文本时空的艺术处理 | 第21-23页 |
(四)特定时空的氛围话语 | 第23-27页 |
二、“卢杀”的电影叙事 | 第27-48页 |
(一)叙事角色 | 第28-38页 |
1.加害者与受害者 | 第28-34页 |
2.施救者与被救者 | 第34-37页 |
3.抗争者与帮助者 | 第37-38页 |
(二)叙事时间 | 第38-42页 |
1.事件时间 | 第38-39页 |
2.情节时间 | 第39-42页 |
(三)叙事空间 | 第42-48页 |
1.物理空间 | 第42-44页 |
2.心理空间 | 第44-45页 |
3.社会空间 | 第45-48页 |
三、“卢杀”叙事比较研究 | 第48-65页 |
(一)“卢杀”叙事:语言与影音的各自魅力 | 第48-58页 |
1.悬念与蒙太奇的展现 | 第48-53页 |
2.宗教与身份的隔阂 | 第53-56页 |
3.善恶与情感的表现 | 第56-58页 |
(二)讲述“卢杀”:语言与影音的客观乏力 | 第58-65页 |
1.事件的模糊与清晰 | 第60-61页 |
2.画面的宽广与狭窄 | 第61-62页 |
3.创伤的揭露与治愈 | 第62-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