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1.临床资料 | 第12-14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1.2 PFPS诊断标准 | 第12页 |
1.3 PFPS患者纳入标准 | 第12-13页 |
1.4 PFPS患者排除标准 | 第13页 |
1.5 终止实验标准 | 第13页 |
1.6 剔除标准 | 第13页 |
1.7 脱落标准 | 第13-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1 一般资料 | 第14页 |
2.2 方法 | 第14-16页 |
2.2.1 KujaIa髌股关节评分 | 第14页 |
2.2.2 膝周等速肌力测试 | 第14-15页 |
2.2.3 观察指标 | 第15-16页 |
2.2.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6页 |
3.结果 | 第16-20页 |
3.1 一般基线资料 | 第16-17页 |
3.2 研究结果 | 第17-20页 |
3.2.1 相对峰力矩值比较结果 | 第17-18页 |
3.2.2 力矩比值比较结果 | 第18-19页 |
3.2.3 相关性分析 | 第19-20页 |
3.2.4 回归分析 | 第20页 |
3.3 脱落病例 | 第20页 |
3.4 不良反应 | 第20页 |
4.讨论与分析 | 第20-41页 |
4.1 结果分析 | 第20-22页 |
4.1.1 正常跑步爱好者双膝对比分析 | 第20-21页 |
4.1.2 PFPS组左健侧、正常组右健侧与PFPS组右患侧对比分析 | 第21页 |
4.1.3 Kujala评分表与力矩比值的相关性分析 | 第21-22页 |
4.2 膝关节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特点 | 第22-25页 |
4.2.1 股胫关节 | 第22-23页 |
4.2.2 髌股关节 | 第23-25页 |
4.3 PFPS现状 | 第25页 |
4.4 PFPS的可能发病机制 | 第25-27页 |
4.4.1 髌骨运动轨迹异常 | 第26-27页 |
4.4.2 髌股关节作用力异常 | 第27页 |
4.5 PFPS的可能发病原因 | 第27-34页 |
4.5.1 内因 | 第27-34页 |
1.刚性结构(骨组织)功能异常 | 第27-29页 |
2.柔性结构(肌肉、韧带及关节囊)功能异常 | 第29-34页 |
4.5.2 外因 | 第34页 |
4.6 祖国医学对PFPS的认识 | 第34页 |
4.7 Kujala髌股关节评分 | 第34-35页 |
4.8 等速肌力技术 | 第35-40页 |
4.8.1 在康复医学方面的应用 | 第36页 |
4.8.2 在运动训练方面的应用 | 第36页 |
4.8.3 在测试和评定方面的应用 | 第36-37页 |
4.8.5 等速技术在膝关节损伤防治及康复中的应用 | 第37-40页 |
1.等速技术在膝关节损伤预防中的应用 | 第37-38页 |
2.等速技术在膝关节损伤的治疗及康复中的应用 | 第38-40页 |
4.9 等速测试常用指标及评定意义 | 第40-41页 |
4.9.1 功能性屈伸力矩比值 | 第40-41页 |
5.结论 | 第41-42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3页 |
附件一:综述——膝前痛的研究进展 | 第5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件二:Kujula髌股关节评分表 | 第66-67页 |
附件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示例)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