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符号说明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18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28页 |
1 AMI的临床症状及检查 | 第19-21页 |
1.1 典型症状 | 第19页 |
1.2 非典型症状 | 第19-20页 |
1.3 心电图特点 | 第20页 |
1.4 实验室检查 | 第20-21页 |
2 AMI的危险因素 | 第21-23页 |
3 AMI的治疗与预后 | 第23页 |
3.1 治疗 | 第23页 |
3.2 预后 | 第23页 |
4 AMI的危害 | 第23-24页 |
4.1 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危害 | 第23-24页 |
4.2 对社会的危害 | 第24页 |
5 AMI性别相关特点的既往认知与研究 | 第24-28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8-32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8页 |
2 研究工具 | 第28-29页 |
3 资料收集 | 第29-30页 |
4 质量控制 | 第30-31页 |
5 统计分析 | 第31页 |
6 伦理考虑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32-40页 |
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 第32-36页 |
1.1 AMI患者人口社会学信息 | 第32-34页 |
1.2 AMI患者既往病史及传统危险因素比较 | 第34-35页 |
1.3 AMI患者就诊情况比较 | 第35-36页 |
2 AMI患者临床症状特点 | 第36-40页 |
2.1 不同性别AMI患者胸痛性质的比较 | 第36页 |
2.2 不同性别AMI患者疼痛或不适部位的比较 | 第36-37页 |
2.3 不同性别的AMI患者非典型症状的比较 | 第37-38页 |
2.4 不同性别的AMI患者诱发/加重和缓解因素的比较 | 第38页 |
2.5 不同性别的AMI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 | 第38-39页 |
2.6 不同性别的AMI患者放射痛的比较 | 第39-40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40-48页 |
1 不同性别的AMI患者基线水平的分析 | 第40-42页 |
1.1 AMI患者人口学资料分析 | 第40页 |
1.2 AMI的传统危险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1.3 AMI患者的就诊情况分析 | 第41-42页 |
2 不同性别的AMI患者症状特征及诱发/加重和缓解因素的分析 | 第42-45页 |
2.1 不同性别的AMI患者胸痛性质和程度的分析 | 第43页 |
2.2 不同性别的AMI患者疼痛或不适部位的分析 | 第43页 |
2.3 不同性别的AMI患者非典型症状的分析 | 第43-44页 |
2.4 不同性别的AMI患者诱发/加重和缓解因素的分析 | 第44-45页 |
2.5 不同性别的AMI患者放射痛的分析 | 第45页 |
3 不同性别AMI患者症状差异的原因 | 第45-46页 |
4 研究的护理启示 | 第46页 |
5 研究的创新性 | 第46-47页 |
6 研究的局限性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