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1.1 环氧树脂 | 第9-12页 |
1.1.1 环氧树脂的定义 | 第9页 |
1.1.2 环氧树脂的分类 | 第9-10页 |
1.1.3 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及固化剂 | 第10-11页 |
1.1.4 环氧树脂的改性 | 第11页 |
1.1.5 环氧树脂的应用 | 第11-12页 |
1.2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 | 第12-15页 |
1.2.1 含柔性链段的环氧树脂 | 第12页 |
1.2.2 半互穿网络增韧环氧树脂 | 第12-13页 |
1.2.3 制备非均一交联网络增韧环氧树脂 | 第13页 |
1.2.4 热致液晶聚合物增韧环氧树脂 | 第13-14页 |
1.2.5 无机刚性粒子增韧 | 第14页 |
1.2.6 橡胶类热塑性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 | 第14-15页 |
1.3 微纳结构增韧环氧树脂 | 第15-17页 |
1.3.1 反应性聚合物 | 第16页 |
1.3.2 两亲性聚合物 | 第16-17页 |
1.4 接枝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17-21页 |
1.4.1 偶合接枝法(Grafting-onto) | 第18-19页 |
1.4.2 大分子单体法(Grafting-through) | 第19-20页 |
1.4.3 引发接枝法(Grafting-from) | 第20-21页 |
1.5 课题的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1.5.1 立项依据 | 第21-22页 |
1.5.2 课题方案 | 第22页 |
1.5.3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2 SEPS-g-PEG的合成、表征及增韧环氧树脂探索 | 第24-34页 |
2.1 前言 | 第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2.2.1 实验原料及精制 | 第24-25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2.3 测试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2.3.1 FT-IR表征 | 第27-28页 |
2.3.2 核磁表征 | 第28-29页 |
2.3.3 DSC表征 | 第29-30页 |
2.3.4 SAXS表征 | 第30-31页 |
2.3.5 AFM表征 | 第31-32页 |
2.4 SEPS-g-PEG/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制备 | 第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3 SEBS-g-PEG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34-42页 |
3.1 前言 | 第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7页 |
3.2.1 实验原料及精制 | 第34-35页 |
3.2.2 SEBS-g-PEG的合成 | 第35-36页 |
3.2.3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6-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3.3.1 FT-IR表征 | 第37-38页 |
3.3.2 核磁表征 | 第38-40页 |
3.3.3 SAXS表征 | 第40-41页 |
3.3.4 DSC表征 | 第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SEBS-g-PEG/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 | 第42-57页 |
4.1 前言 | 第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42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4.2.3 测试及表征 | 第43-4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5页 |
4.3.1 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分析 | 第44-46页 |
4.3.2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DSC表征 | 第46页 |
4.3.3 FT-IR表征 | 第46-47页 |
4.3.4 SAXS表征 | 第47-48页 |
4.3.5 复合材料微相形貌表征 | 第48页 |
4.3.6 微相形貌形成机理分析 | 第48-50页 |
4.3.7 冲击性能分析 | 第50-51页 |
4.3.8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51-52页 |
4.3.9 弯曲性能分析 | 第52-54页 |
4.3.10 热降解性能分析(TGA) | 第54页 |
4.3.11 水接触角分析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