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3页 |
附表索引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19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我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现状 | 第14-16页 |
·在现代住宅普遍的营造方式下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 第16页 |
·我国建设现代生态住宅的紧迫性 | 第16-17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7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的框架 | 第18页 |
·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理念 | 第19-26页 |
·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理念 | 第19-21页 |
·中国传统文化 | 第19-20页 |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理念 | 第20-21页 |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民居 | 第21-23页 |
·中国传统民居 | 第21-22页 |
·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 第22-23页 |
·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特征 | 第23-24页 |
·传统民居适应气候 | 第23页 |
·传统民居结合地形 | 第23-24页 |
·传统民居善用材料 | 第24页 |
·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实践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生态住宅的内涵分析 | 第26-32页 |
·生态住宅的概念、基本特征和要点 | 第26-27页 |
·生态住宅的研究和初步运用 | 第27-30页 |
·国外的生态建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第27-28页 |
·国内的生态住宅的发展动态 | 第28-30页 |
·现代生态住宅建设的难点和技术要点 | 第30-31页 |
·现代生态住宅建设的难点 | 第30页 |
·现代生态住宅建设的技术要点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传统民居生态理念与现代生态住宅的评价标准 | 第32-54页 |
·传统民居生态理念与现代生态住宅之间的适用性 | 第32-33页 |
·现代生态住宅在生命周期中所必须满足的标准、规范要求 | 第33页 |
·现代生态住宅的人居环境性能标准 | 第33-35页 |
·现代生态住宅与自然环境 | 第33-34页 |
·现代生态住宅与人文环境 | 第34-35页 |
·现代生态住宅的经济性能标准 | 第35-41页 |
·节能 | 第35-39页 |
·节水 | 第39页 |
·节地 | 第39-40页 |
·节材 | 第40-41页 |
·现代生态住宅的安全性能标准 | 第41-46页 |
·远离污染的的气系统、光系统、声系统和水系统 | 第41-44页 |
·生态建材 | 第44-45页 |
·智能化现代生态住宅的安全管理系统 | 第45-46页 |
·现代生态住宅的设计原则和手法 | 第46-53页 |
·原则——"6R"设计原则 | 第46-49页 |
·手法——"风水渗透"、"适宜技术"设计技巧 | 第49-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运用传统民居生态理念的现代住宅实例 | 第54-61页 |
·梅园 | 第54-55页 |
·人居环境性能 | 第54-55页 |
·经济、安全性能 | 第55页 |
·北潞春绿色生态住宅小区 | 第55-57页 |
·人居环境性能 | 第56页 |
·经济性能 | 第56-57页 |
·安全性能 | 第57页 |
·圣爵菲斯生态住宅小区 | 第57-59页 |
·人居环境性能 | 第57-58页 |
·经济、安全性能 | 第58-59页 |
·汇景新城生态住宅小区 | 第59-60页 |
·人居环境性能 | 第59-60页 |
·经济性能 | 第60页 |
·安全性能 | 第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