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拉刀CAD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涡轮盘榫槽拉削工艺MBD模型驱动的拉刀设计信息模型 | 第19-31页 |
2.1 涡轮盘榫槽拉削工艺MBD信息模型 | 第19-25页 |
2.1.1 涡轮盘榫槽拉削工艺MBD信息模型组成 | 第19-23页 |
2.1.2 涡轮盘榫槽拉削工艺MBD信息模型的表达 | 第23-25页 |
2.2 涡轮盘榫槽拉刀模板信息模型 | 第25-27页 |
2.2.1 涡轮盘榫槽拉刀模板信息模型的要求 | 第25-26页 |
2.2.2 涡轮盘榫槽拉刀模板信息内容 | 第26页 |
2.2.3 涡轮盘榫槽拉刀模板信息模型表达 | 第26-27页 |
2.3 榫槽拉削工艺MBD模型与拉刀模板的信息关系 | 第27-28页 |
2.4 拉刀设计信息模型总体表达 | 第28-30页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涡轮盘榫槽拉削工艺MBD模型及拉刀模板的建立 | 第31-47页 |
3.1 涡轮盘榫槽拉削工艺MBD模型的建立 | 第31-39页 |
3.1.1 涡轮盘榫槽拉削工艺MBD模型具体建立流程 | 第31-32页 |
3.1.2 涡轮盘设计MBD模型 | 第32页 |
3.1.3 涡轮盘榫槽拉削工序MBD模型 | 第32-39页 |
3.1.4 涡轮盘榫槽拉削工艺MBD模型属性信息的添加 | 第39页 |
3.2 涡轮盘榫槽拉刀模板的建立 | 第39-46页 |
3.2.1 涡轮盘榫槽拉刀参数化模型建立方法 | 第40-41页 |
3.2.2 榫槽拉刀参数化模型驱动参数 | 第41-43页 |
3.2.3 涡轮盘榫槽拉刀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3.2.4 涡轮盘榫槽拉刀模板的建立 | 第44-46页 |
3.3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榫槽拉削工艺MBD模型与拉刀模板驱动关系的建立 | 第47-56页 |
4.1 驱动过程和原理 | 第47-48页 |
4.2 拉削工艺MBD模型与拉刀模板驱动参数分析 | 第48-49页 |
4.2.1 榫槽拉削工艺MBD模型中的参数信息 | 第48-49页 |
4.2.2 榫槽拉刀模板的驱动参数 | 第49页 |
4.3 榫槽拉削工艺MBD模型中参数的关联 | 第49-51页 |
4.3.1 榫槽拉削工艺MBD模型中参数关联原理 | 第50页 |
4.3.2 榫槽拉削工艺MBD模型中参数关联的建立 | 第50-51页 |
4.4 榫槽拉刀模板间参数的关联 | 第51-53页 |
4.4.1 榫槽拉刀模板参数关联原理 | 第51-52页 |
4.4.2 榫槽拉刀模板参数关联的建立 | 第52-53页 |
4.5 榫槽拉削工艺MBD模型与榫槽拉刀模板的驱动关系 | 第53-55页 |
4.5.1 驱动原理 | 第53-54页 |
4.5.2 参数间的驱动关系的建立 | 第54-55页 |
4.6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榫槽拉削工艺MBD模型驱动的拉刀设计系统的开发 | 第56-64页 |
5.1 涡轮盘榫槽拉刀快速设计系统开发环境及相关技术 | 第56-57页 |
5.1.1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 第56页 |
5.1.2 UGNX二次开发技术 | 第56-57页 |
5.2 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 第57-59页 |
5.2.1 涡轮盘榫槽拉削工艺MBD模型库 | 第57-58页 |
5.2.2 涡轮盘榫槽拉刀模板库 | 第58页 |
5.2.3 涡轮盘榫槽拉刀尺寸信息数据库 | 第58-59页 |
5.3 拉刀设计系统结构 | 第59-63页 |
5.3.1 系统的功能模块 | 第60-61页 |
5.3.2 设计系统运行流程 | 第61页 |
5.3.3 运行实例 | 第61-63页 |
5.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总结 | 第64页 |
6.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发明专利)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