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1.2 焊接接头材料性能 | 第16-17页 |
1.2.1 铝合金焊接接头力学性能 | 第16页 |
1.2.2 局部材料性能获取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焊接接头断裂失效 | 第17-20页 |
1.3.1 GTN损伤力学模型 | 第17-19页 |
1.3.2 Johnson-Cook损伤模型 | 第19页 |
1.3.3 焊接接头断裂失效模拟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4 薄壁梁结构变形行为与吸能特性 | 第20-24页 |
1.4.1 薄壁梁结构变形模式 | 第20-21页 |
1.4.2 薄壁梁轴向压缩变形失稳 | 第21-22页 |
1.4.3 薄壁梁轴向压缩吸能评价指标 | 第22-23页 |
1.4.4 薄壁梁结构吸能特性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4-26页 |
第2章 铝合金MIG焊接及材料力学性能 | 第26-38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铝合金焊接特点及焊接工艺简介 | 第26-28页 |
2.2.1 铝合金焊接特点及难点 | 第26-27页 |
2.2.2 常见铝合金焊接工艺 | 第27-28页 |
2.3 铝合金MIG焊接样件制备 | 第28-32页 |
2.3.1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28-30页 |
2.3.2 焊接过程 | 第30-32页 |
2.4 铝合金及焊接接头拉伸力学性能 | 第32-37页 |
2.4.1 拉伸试验及测试方法 | 第33-35页 |
2.4.2 试验结果 | 第35-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铝合金及焊接接头损伤断裂研究 | 第38-60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母材拉伸过程损伤断裂仿真研究 | 第38-48页 |
3.2.1 母材拉伸断裂有限元模拟 | 第38-41页 |
3.2.2 母材拉伸过程损伤演变过程分析 | 第41-43页 |
3.2.3 损伤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43-48页 |
3.3 焊接接头拉伸断裂有限元模拟 | 第48-56页 |
3.3.1 焊缝及热影响区材料参数 | 第48-54页 |
3.3.2 焊接接头拉伸过程模拟 | 第54-56页 |
3.4 焊接接头断裂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59页 |
3.4.1 热影响区和焊缝强度匹配对接头断裂模式的影响 | 第56-58页 |
3.4.2 焊缝及热影响区几何尺寸对接头变形断裂的影响 | 第58-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拼焊薄壁梁轴向压缩变形行为及吸能特性 | 第60-81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铝合金拼焊薄壁梁轴向压缩试验 | 第60-65页 |
4.2.1 试验对象及方法 | 第60-61页 |
4.2.2 拼焊薄壁梁轴向压缩变形特点分析 | 第61-63页 |
4.2.3 拼焊薄壁梁结构轴向压缩吸能特性 | 第63-65页 |
4.3 铝合金拼焊梁轴向压缩有限元模拟 | 第65-71页 |
4.3.1 有限元模型 | 第66页 |
4.3.2 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66-71页 |
4.4 结构参数对拼焊薄壁梁吸能特性的影响 | 第71-73页 |
4.4.1 拼焊薄壁梁厚度匹配对吸能特性的影响 | 第71-72页 |
4.4.2 焊缝位置对拼焊薄壁梁吸能性能的影响 | 第72-73页 |
4.5 拼焊薄壁梁结构参数优化 | 第73-79页 |
4.5.1 近似模型 | 第74-75页 |
4.5.2 优化问题定义 | 第75页 |
4.5.3 DOE设计及响应面模型构建 | 第75-77页 |
4.5.4 参数优化及结果验证 | 第77-7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