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1.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 1.1 心理性进食行为的定义和主要类别 | 第11-12页 |
| 1.1.1 限制性进食 | 第11-12页 |
| 1.1.2 不可控制进食 | 第12页 |
| 1.1.3 情绪性进食 | 第12页 |
| 1.2 心理性进食行为的测量工具 | 第12-14页 |
| 1.3 心理性进食行为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 1.3.1 身心理论 | 第14-15页 |
| 1.3.2 外部进食理论 | 第15页 |
| 1.3.3 饮食边界理论 | 第15页 |
| 1.3.4 双系统理论 | 第15-16页 |
| 1.3.5 目标冲突模型 | 第16页 |
| 1.3.6 “冷-热”加工模型 | 第16-17页 |
| 1.4 心理性进食行为神经机制的相关研究 | 第17-23页 |
| 1.4.1 限制性进食 | 第17-19页 |
| 1.4.2 不可控制进食 | 第19-21页 |
| 1.4.3 情绪性进食 | 第21-23页 |
| 2.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 2.1 已有研究小结 | 第23页 |
| 2.2 本研究拟研究的问题 | 第23-24页 |
| 2.3 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 3.研究一:基于体素水平的心理性进食行为大脑形态学研究 | 第25-33页 |
| 3.1 目的 | 第25页 |
| 3.2 方法 | 第25-27页 |
| 3.2.1 被试 | 第25页 |
| 3.2.2 测量工具 | 第25-26页 |
| 3.2.3 结构数据采集 | 第26页 |
| 3.2.4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研究 | 第26页 |
| 3.2.5 数据预处理 | 第26-27页 |
| 3.2.6 统计分析 | 第27页 |
| 3.3 结果 | 第27-29页 |
| 3.4 讨论 | 第29-33页 |
| 4.研究二:基于感兴趣区的心理性进食行为大脑功能连接研究 | 第33-39页 |
| 4.1 目的 | 第33页 |
| 4.2 方法 | 第33-35页 |
| 4.2.1 被试 | 第33页 |
| 4.2.2 测量工具 | 第33页 |
| 4.2.3 静息态数据采集 | 第33-34页 |
| 4.2.4 静息态数据预处理 | 第34页 |
| 4.2.5 基于感兴趣区的功能连接的分析 | 第34页 |
| 4.2.6 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 4.3 结果 | 第35-36页 |
| 4.4 讨论 | 第36-39页 |
| 5.总讨论 | 第39-41页 |
| 6.结论 | 第41-42页 |
| 7.局限与展望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 附录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