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本文常用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1页 |
1.1 MiRNA及其常规检测方法 | 第12-15页 |
1.1.1 MiRNA概述 | 第12-13页 |
1.1.2 MiRNA的常规检测方法 | 第13-15页 |
1.2 DNA稳定荧光金属纳米簇及其生化分析应用 | 第15-25页 |
1.2.1 DNA稳定荧光金属纳米簇概述 | 第15-18页 |
1.2.2 DNA稳定荧光铜纳米颗粒(DNA-CuNPs)在生化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 第18-22页 |
1.2.3 DNA稳定荧光银纳米簇(DNA-AgNCs)在生化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1.3 靶循环放大技术及其在miRNA检测中的应用 | 第25-28页 |
1.3.1 酶辅助靶循环放大技术及其在miRNA检测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1.3.2 免酶辅助靶循环放大技术及其在miRNA检测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1.4 本文拟开展的工作 | 第28-31页 |
第2章 基于“超长”poly T稳定荧光铜纳米颗粒结合石墨烯-DNase I靶循环放大机制的miRNA免标记检测 | 第31-44页 |
2.1 前言 | 第31-3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6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33-34页 |
2.2.2 溶液的配置 | 第34-35页 |
2.2.3 GO的表征 | 第35页 |
2.2.4 DNase I诱导的靶标循环放大 | 第35页 |
2.2.5 末端转移酶TDT聚合形成超长poly T | 第35页 |
2.2.6 超长poly T稳定荧光CuNPs的合成 | 第35页 |
2.2.7 超长poly T稳定荧光CuNPs的表征 | 第35页 |
2.2.8 聚丙烯酰胺电泳表征 | 第35-36页 |
2.2.9 缓冲液中miRNA的检测 | 第36页 |
2.2.10 选择性的考察 | 第36页 |
2.2.11 血清中miRNA的检测 | 第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2.3.1 实验原理 | 第36-37页 |
2.3.2 GO的表征 | 第37-38页 |
2.3.3 “超长”poly T稳定荧光CuNPs的表征 | 第38页 |
2.3.4 miRNA检测的可行性考察 | 第38-41页 |
2.3.5 miRNA检测灵敏度的考察 | 第41-42页 |
2.3.6 miRNA检测选择性的考察 | 第42页 |
2.3.7 miRNA血清样品的检测 | 第42-43页 |
2.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基于DNA稳定银纳米簇激活式荧光探针结合催化发夹自组装技术的循环放大检测研究 | 第44-63页 |
3.1 前言 | 第44-4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5-49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45-47页 |
3.2.2 DNA-AgNCs的合成 | 第47页 |
3.2.3 DNA-AgNCs的表征 | 第47页 |
3.2.4 DNA-AgNCs/DNA-BHQ1激活式荧光探针的构建和激活性能表征 | 第47页 |
3.2.5 CHA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47-48页 |
3.2.6 miRNA检测缓冲液体系的优化 | 第48页 |
3.2.7 DNA-AgNCs/DNA-BHQ1激活式荧光探针的优化 | 第48页 |
3.2.8 miRNA的选择性循环放大检测 | 第48-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1页 |
3.3.1 实验原理 | 第49-50页 |
3.3.2 DNA-AgNCs/DNA-BHQ1激活式荧光探针的制备与表征 | 第50-53页 |
3.3.3 CHA体系的设计、优化和循环放大可行性考察 | 第53-55页 |
3.3.4 miRNA检测缓冲液体系的优化 | 第55-58页 |
3.3.5 DNA-AgNCs/DNA-BHQ1激活式荧光探针的优化 | 第58-60页 |
3.3.6 基于DNA-AgNCs激活式荧光探针结合CHA的miRNA循环放大检测 | 第60-61页 |
3.4 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