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超宽带简介 | 第11-14页 |
1.2.1 超宽带发展历史 | 第11页 |
1.2.2 超宽带定义和频谱规范 | 第11-13页 |
1.2.3 超宽带技术的实现形式 | 第13页 |
1.2.4 超宽带技术的特点 | 第13-14页 |
1.3 超宽带射频前端研究现状及挑战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贡献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页 |
第二章 超宽带射频收发前端电路概述 | 第21-33页 |
2.1 超宽带脉冲信号发生电路结构 | 第21-25页 |
2.1.1 频谱滤波整形结构 | 第21-22页 |
2.1.2 振荡器-混频器结构 | 第22-23页 |
2.1.3 数模转换结构 | 第23-24页 |
2.1.4 脉冲组合结构 | 第24-25页 |
2.2 超宽带接收前端电路结构 | 第25-27页 |
2.2.1 基于相关器的接收机结构 | 第25页 |
2.2.2 直接下变频接收机 | 第25-26页 |
2.2.3 发射参考接收机结构 | 第26-27页 |
2.2.4 非相关接收机结构 | 第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第三章 基于频谱滤波整形的超宽带脉冲信号发生器设计 | 第33-59页 |
3.1 高斯脉冲及各阶导数 | 第33-38页 |
3.2 高斯脉冲及各阶导数的产生方式 | 第38-39页 |
3.3 基于频谱滤波整形的超宽带脉冲信号发生器 | 第39-51页 |
3.3.1 极窄脉冲发生电路 | 第40-44页 |
3.3.2 滤波器驱动电路 | 第44-48页 |
3.3.3 整形滤波器 | 第48-51页 |
3.4 基于频谱滤波整形的超宽带脉冲信号发生器芯片测试结果 | 第51-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第四章 基于开关振荡器的双频超宽带脉冲信号发生器设计 | 第59-89页 |
4.1 超宽带系统与其他应用的共存 | 第59-60页 |
4.2 基于振荡器的超宽带脉冲信号特性 | 第60-67页 |
4.3 基于振荡器的超宽带脉冲信号发生电路 | 第67-70页 |
4.3.1 基于外差结构的超宽带脉冲信号发生电路 | 第67-68页 |
4.3.2 基于振荡器-射频开关的超宽带脉冲信号发生电路 | 第68-69页 |
4.3.3 基于开关振荡器的超宽带脉冲信号发生电路 | 第69-70页 |
4.4 基于开关振荡器的双频段超宽带脉冲信号发生电路 | 第70-78页 |
4.4.1 脉冲宽度可调的窄脉冲发生电路 | 第71-73页 |
4.4.2 双频段LC压控振荡器 | 第73-76页 |
4.4.3 射频输出缓冲级电路 | 第76-77页 |
4.4.4 ESD保护电路 | 第77-78页 |
4.5 基于开关振荡器的双频段超宽带脉冲信号发生电路的芯片测试结果 | 第78-8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第五章 差分LC压控振荡器设计 | 第89-121页 |
5.1 振荡器的设计原理和分析方法 | 第89-99页 |
5.1.1 振荡器的振荡条件 | 第89-91页 |
5.1.2 LC谐振回路 | 第91-93页 |
5.1.3 相位噪声和相位噪声模型 | 第93-99页 |
5.2 LC振荡器结构 | 第99-102页 |
5.2.1 反馈型LC振荡器 | 第99-101页 |
5.2.2 负阻LC振荡器 | 第101-102页 |
5.3 基于开关电容的双频段差分LC压控振荡器 | 第102-109页 |
5.3.1 双频段LC压控振荡电路设计 | 第103-105页 |
5.3.2 双频段LC压控振荡器的芯片测试结果 | 第105-109页 |
5.4 基于Colpitts结构和双推倍频器的毫米波信号发生电路 | 第109-116页 |
5.4.1 基于Colpitts结构的毫米波差分LC压控振荡器设计 | 第110-111页 |
5.4.2 毫米波倍频电路设计 | 第111-112页 |
5.4.3 基于Colpitts结构的毫米波信号发生电路的版图设计和仿真结果 | 第112-11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第六章 线性化电阻并联反馈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 第121-149页 |
6.1 典型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结构 | 第121-124页 |
6.1.1 分布式低噪声放大器结构 | 第121-122页 |
6.1.2 共栅极低噪声放大器结构 | 第122页 |
6.1.3 基于LC带通滤波器的低噪声放大器结构 | 第122-123页 |
6.1.4 并联反馈低噪声放大器结构 | 第123-124页 |
6.2 低噪声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 | 第124-130页 |
6.2.1 直流偏置优化技术 | 第124-125页 |
6.2.2 负反馈技术 | 第125-127页 |
6.2.3 导数叠加(Derivative superposition,DS)技术 | 第127-128页 |
6.2.4 后失真(Post Distortion,PD)技术 | 第128-130页 |
6.3 线性化电阻并联反馈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 第130-139页 |
6.3.1 超宽带输入匹配 | 第131-132页 |
6.3.2 增益的频率响应 | 第132-134页 |
6.3.3 噪声分析 | 第134-137页 |
6.3.4 线性度分析 | 第137-139页 |
6.4 线性化电阻并联反馈低噪声放大器的版图设计和仿真结果 | 第139-14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4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9-151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149-150页 |
7.2 展望 | 第150-151页 |
致谢 | 第151-153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