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第一节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一、全域旅游 | 第16-17页 |
二、旅游行政管理体制 | 第17页 |
三、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 | 第17-18页 |
四、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18页 |
第二节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必要性 | 第18-20页 |
一、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 第18-19页 |
二、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一、政府角色理论 | 第20-21页 |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2-23页 |
四、治理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韶山市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问题 | 第25-39页 |
第一节 韶山市全域旅游和相关管理体制发展现状 | 第25-29页 |
一、韶山全域旅游发展整体概况 | 第25-27页 |
二、韶山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历史沿革和现状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全域旅游视角下韶山市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3页 |
一、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职责分散与多头管理并存 | 第29-30页 |
二、旅游市场监管能力不足 | 第30-31页 |
三、行政手段替代市场机制较多 | 第31-32页 |
四、引导机制滞后于变化的市场需求 | 第32页 |
五、缺乏行之有效的多层次合作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滞后的原因分析 | 第33-39页 |
一、管理体制改革缺乏全域旅游视层面的顶层设计 | 第33-34页 |
二、监管权力分割导致旅游市场执法效力不高 | 第34-35页 |
三、行业监管体系不完善 | 第35页 |
四、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依据有待完善 | 第35-36页 |
五、全民共建共享机制缺失 | 第36页 |
六、发展引导推进机制不健全 | 第36-37页 |
七、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 第37-39页 |
第四章 韶山市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 第39-47页 |
第一节 建立全域旅游建设管理体制 | 第39-40页 |
一、搭建高效的旅游综合管理体系 | 第39页 |
二、构建统一权威的综合协调机制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建立多级联动、内外结合的行业管理机制 | 第40-41页 |
一、抓行业诚信自律 | 第40页 |
二、抓好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 第40页 |
三、建立行业引导的激励机制 | 第40-41页 |
四、打造全域覆盖的旅游基础服务体系 | 第41页 |
第三节 建立高度联合的旅游市场执法机制 | 第41-43页 |
一、构建高规格的市场综合监管领导体系 | 第42页 |
二、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 | 第42页 |
三、完善执法部门的考核机制 | 第42-43页 |
第四节 建立全域旅游市场服务保障机制 | 第43-44页 |
一、设立“先行赔付”制 | 第43页 |
二、建设韶山旅游诚信体系 | 第43-44页 |
三、制定景区长效综合管理制度 | 第44页 |
第五节 建立全域旅游下的区域合作机制 | 第44-45页 |
一、建立国内区域合作长效机制 | 第44页 |
二、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常态机制 | 第44-45页 |
第六节 健全全域旅游建设社区参与机制 | 第45页 |
第七节 建立“互联网+旅游”的智慧平台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