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引言 | 第17页 |
1.2 基因突变检测技术 | 第17-18页 |
1.3 单核苷酸突变 | 第18-19页 |
1.4 核酸短暂杂交 | 第19-20页 |
1.5 核酸外切酶 | 第20-21页 |
1.6 单分子荧光技术 | 第21-22页 |
1.7 课题研究内容以及选题意义 | 第22-23页 |
1.7.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7.2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Lambda核酸外切酶与短暂杂交体系的优化探究 | 第23-45页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3-25页 |
2.1.1 试剂与材料 | 第23-24页 |
2.1.2 实验所用仪器 | 第24页 |
2.1.3 实验DNA序列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29页 |
2.2.1 碱基突变位点的筛选 | 第25页 |
2.2.2 短暂杂交长度的筛选 | 第25-26页 |
2.2.3 盐离子条件的优化 | 第26页 |
2.2.4 位点突变类型的探究 | 第26页 |
2.2.5 优化后的碱基突变位点测定 | 第26-27页 |
2.2.6 优化后短暂杂交长度结果测定 | 第27页 |
2.2.7 核酸短暂杂交与核酸稳定杂交的探究 | 第27-28页 |
2.2.8 低丰度突变检测 | 第28页 |
2.2.9 全部突变类型的高选择性检测 | 第28-29页 |
2.2.10 温度对短暂杂交反应体系的影响 | 第29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43页 |
2.3.1 碱基突变位点的筛选结果 | 第29-31页 |
2.3.2 短暂杂交长度的筛选结果 | 第31-32页 |
2.3.3 盐离子优化的结果 | 第32-33页 |
2.3.4 位点突变类型的探究结果 | 第33-34页 |
2.3.5 离子条件优化后突变位点的结果 | 第34页 |
2.3.6 离子条件优化后短暂杂交长度的结果 | 第34-35页 |
2.3.7 短暂杂交与稳定杂交的比较 | 第35-36页 |
2.3.8 低丰度突变检测结果 | 第36-37页 |
2.3.9 全部突变类型区分度的结果 | 第37-39页 |
2.3.10 温度对于反应速率的探究 | 第39-41页 |
2.3.11 镁离子对于体系的影响 | 第41-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DNA短暂杂交的单分子测定和DNA-Lambda核酸外切酶的相互作用 | 第45-59页 |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5-47页 |
3.1.1 试剂与材料 | 第45-46页 |
3.1.2 实验所用仪器 | 第46-47页 |
3.1.3 实验DNA序列 | 第47页 |
3.2 实验步骤 | 第47-51页 |
3.2.1 目标型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TIRFM)反应通道的建立 | 第47-48页 |
3.2.2 DNA短暂杂交的单分子检测步骤 | 第48-49页 |
3.2.3 Lambda核酸外切酶的标记 | 第49页 |
3.2.4 Lambda核酸外切酶的标记后的活性测试 | 第49-50页 |
3.2.5 Lambda核酸外切酶体系单分子检测步骤 | 第50-51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8页 |
3.3.1 单分子表征动态底物的短暂杂交 | 第51-53页 |
3.3.2 DNA短暂杂交的单分子鉴定结果 | 第53-56页 |
3.3.3 Lambda核酸外切酶的标记结果 | 第56页 |
3.3.4 DNA短暂杂交的单分子鉴定和DNA-Lambda核酸外切酶相互作用 | 第56-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KRAS体系条件优化与单核苷酸突变检测 | 第59-71页 |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59-61页 |
4.1.1 试剂与材料 | 第59-60页 |
4.1.2 实验所用仪器 | 第60页 |
4.1.3 DNA序歹列 | 第60-6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1-66页 |
4.2.1 KRAS体系短暂杂交长度的探究 | 第61页 |
4.2.2 KRAS体系离子浓度的探究 | 第61-62页 |
4.2.3 低丰度突变检测 | 第62-63页 |
4.2.4 细胞复苏 | 第63页 |
4.2.5 细胞换液 | 第63页 |
4.2.6 细胞传代 | 第63页 |
4.2.7 细胞冻存 | 第63-64页 |
4.2.8 A549及HEK-293T细胞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64-65页 |
4.2.9 细胞系提取的基因组DNA单核苷酸突变的检测 | 第65-66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6-70页 |
4.3.1 KRAS体系离子条件优化的结果 | 第66页 |
4.3.2 KRAS体系短暂杂交长度的结果 | 第66-67页 |
4.3.3 A549细胞与HEK-293细胞培养结果 | 第67-68页 |
4.3.4 人肺癌细胞(A549)提取结果 | 第68页 |
4.3.5 人胚肾细胞(HEK-293)提取结果 | 第68页 |
4.3.6 细胞系提取的基因组DNA单核苷酸突变的检测 | 第68-69页 |
4.3.7 低丰度突变检测结果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结论 | 第71页 |
5.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5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85-86页 |
附件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