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下垂控制的三相逆变器并联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逆变器的控制技术概述 | 第10-11页 |
1.2.2 逆变器滤波电路谐振抑制 | 第11页 |
1.3 逆变器的并联控制策略概述 | 第11-16页 |
1.3.1 有互联线的并联控制策略 | 第11-13页 |
1.3.2 无互联线的并联控制策略 | 第13-16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第2章 三相逆变器建模及控制 | 第19-35页 |
2.1 三相逆变器建模 | 第19-22页 |
2.1.1 abc坐标系下数学模型 | 第19-20页 |
2.1.2 αβ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2.2 LC滤波器特性分析 | 第22-23页 |
2.2.1 滤波器参数设计 | 第22页 |
2.2.2 LC滤波器谐振问题 | 第22-23页 |
2.3 电容电压反馈控制 | 第23-26页 |
2.3.1 系统控制框图 | 第23-24页 |
2.3.2 电压环控制器的选择 | 第24-25页 |
2.3.3 谐振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 第25-26页 |
2.4 电感电流有源阻尼控制 | 第26-34页 |
2.4.1 有源阻尼环 | 第26-27页 |
2.4.2 控制器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 | 第27-31页 |
2.4.3 控制器参数设计 | 第31-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三相逆变器并联策略研究 | 第35-45页 |
3.1 三相逆变器下垂控制原理与实现 | 第35-39页 |
3.1.1 三相逆变器输出阻抗分析 | 第35-36页 |
3.1.2 PQ下垂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3.1.3 逆变器瞬时功率计算 | 第37-39页 |
3.2 逆变器并联系统小信号建模 | 第39-41页 |
3.3 下垂控制参数设计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环流分析与抑制 | 第45-59页 |
4.1 三相逆变器环流分析 | 第45-51页 |
4.1.1 利用等效阻抗计算环流的方法 | 第45-50页 |
4.1.2 等效阻抗差异对环流影响 | 第50-51页 |
4.2 基于虚拟阻抗的环流抑制策略 | 第51-55页 |
4.2.1 虚拟阻抗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 第51-53页 |
4.2.2 引入相等虚拟阻抗抑制环流的原理 | 第53-55页 |
4.3 基于等效阻抗差的环流抑制策略 | 第55-58页 |
4.3.1 等效阻抗差抑制环流的原理 | 第55-56页 |
4.3.2 等效阻抗差抑制环流的实现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仿真与实验 | 第59-71页 |
5.1 三相逆变器单机仿真分析 | 第59-64页 |
5.1.1 带线性负载时的仿真分析 | 第59-63页 |
5.1.2 带非线性负载时的仿真分析 | 第63-64页 |
5.2 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仿真分析 | 第64-69页 |
5.2.1 改进瞬时功率计算方法的仿真分析 | 第65-66页 |
5.2.2 下垂控制并联策略仿真分析 | 第66-67页 |
5.2.3 基于等效阻抗差的环流抑制方法仿真分析 | 第67-69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