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1 山核桃干腐病概述 | 第11页 |
1.2 山核桃抗干腐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 活性成分与抗病性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酚酸与抗病性 | 第12-13页 |
1.3.2 生物碱与抗病性 | 第13-14页 |
1.4 酶活性与抗病性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5 活性成分测定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5.1 酚酸种类和含量测定 | 第14-15页 |
1.5.2 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 第15-16页 |
1.6 酶活性测定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不同试材干腐病发病情况调查 | 第18-21页 |
2.1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2.1.1 林间病害调查方法 | 第18页 |
2.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8-1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0页 |
2.2.1 不同试材干腐病感病率 | 第19页 |
2.2.2 不同试材干腐病感病指数 | 第19-20页 |
2.3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不同试材酚酸含量分析 | 第21-29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3.1.1 山核桃材料 | 第21页 |
3.1.2 试验仪器 | 第21页 |
3.1.3 试剂 | 第21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1-24页 |
3.2.1 色谱条件 | 第21-22页 |
3.2.2 样品溶液配制 | 第22页 |
3.2.3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 第22页 |
3.2.4 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22-23页 |
3.2.5 分析方法评价 | 第23-24页 |
3.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3.3.1 山核桃树干和树根中酚酸组分分析 | 第24-26页 |
3.3.2 不同试材总酚酸含量差异 | 第26-27页 |
3.3.3 总酚酸含量与感病指数的关系 | 第27-28页 |
3.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不同试材总生物碱含量分析 | 第29-33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4.1.1 山核桃材料 | 第29页 |
4.1.2 试验仪器 | 第29页 |
4.1.3 试剂 | 第29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4.2.1 样品溶液配制 | 第29页 |
4.2.2 标准溶液配制 | 第29-30页 |
4.2.3 样品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 第30页 |
4.2.4 分析方法评价 | 第30-31页 |
4.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1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4.3.1 不同试材总生物碱含量差异 | 第31-32页 |
4.3.2 总生物碱含量与感病指数的关系 | 第32页 |
4.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五章 不同试材CAT、POD、PPO、SOD活性分析 | 第33-41页 |
5.1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5.1.1 山核桃材料 | 第33页 |
5.1.2 试验仪器 | 第33页 |
5.1.3 试剂 | 第33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5.2.1 CAT活性测定 | 第33页 |
5.2.2 POD活性测定 | 第33页 |
5.2.3 PPO活性测定 | 第33-34页 |
5.2.4 SOD活性测定 | 第34页 |
5.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4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5.3.1 不同试材CAT活性差异 | 第34-35页 |
5.3.2 不同试材POD活性差异 | 第35-37页 |
5.3.3 不同试材PPO活性差异 | 第37-38页 |
5.3.4 不同试材SOD活性差异 | 第38-39页 |
5.3.5 CAT、POD、PPO、SOD活性分析 | 第39-40页 |
5.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1-43页 |
6.1 结论 | 第41页 |
6.2 讨论 | 第41-42页 |
6.3 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个人简介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