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炼钢论文--铸锭论文--连续铸钢、近终形铸造论文

基于虚拟现实的连铸系统交互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1 虚拟现实的培训应用第11-12页
        1.3.2 虚拟现实交互技术第12-14页
        1.3.3 分布式虚拟现实第14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连铸系统需求分析和整体设计第16-26页
    2.1 相关理论分析第16-17页
        2.1.1 交互设计和交互技术第16页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6-17页
        2.1.3 连铸生产流程和设备第17页
    2.2 系统需求分析第17-19页
    2.3 系统交互模式第19-20页
    2.4 系统整体设计第20-25页
        2.4.1 培训内容设计第20-24页
        2.4.2 系统整体架构第24-25页
    2.5 系统关键技术和开发软件第25-26页
第3章 连铸系统虚拟环境构建第26-31页
    3.1 连铸设备三维建模第26页
    3.2 虚拟现实场景设计第26-29页
        3.2.1 虚拟现实引擎选择第26-28页
        3.2.2 虚拟现实场景实现第28-29页
    3.3 虚拟环境漫游功能第29-31页
第4章 基于手势识别和碰撞检测的连铸设备操作第31-50页
    4.1 连铸设备手势操作功能设计第31-32页
    4.2 手势识别技术选择第32-38页
        4.2.1 人手姿态数据获取方法第32-33页
        4.2.2 LeapMotion技术原理介绍第33-35页
        4.2.3 手势识别方法选择第35-37页
        4.2.4 OpenCV中SVM模块介绍第37-38页
    4.3 连铸设备操作的手势识别第38-43页
        4.3.1 手势定义第38-39页
        4.3.2 人手姿态数据获取第39-40页
        4.3.3 手势特征提取第40-41页
        4.3.4 手势识别第41-42页
        4.3.5 实验结果第42-43页
    4.4 碰撞检测方法研究第43-45页
        4.4.1 包围盒法第44-45页
        4.4.2 射线法第45页
    4.5 虚拟手与连铸设备的碰撞检测第45-50页
        4.5.1 Unity3D的碰撞检测功能第45页
        4.5.2 设备操作的碰撞检测方法第45-47页
        4.5.3 碰撞检测的实现第47-50页
第5章 连铸系统网络通信模块设计第50-61页
    5.1 连铸系统网络通信功能分析第50-51页
    5.2 通信相关技术选择第51-54页
        5.2.1 通信结构模型选择第51-52页
        5.2.2 连铸系统通信协议的选择第52-53页
        5.2.3 socket通信流程第53-54页
    5.3 连铸系统的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设计第54-61页
        5.3.1 Photon引擎第54-55页
        5.3.2 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设计第55-57页
        5.3.3 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实现第57-61页
第6章 连铸系统教学管理模块设计第61-66页
    6.1 数据库设计和实现第61-64页
        6.1.1 数据库选择第61页
        6.1.2 数据库表设计第61-62页
        6.1.3 系统登录功能第62-64页
    6.2 教学管理功能第64-66页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导师简介第73页
企业导师简介第73-74页
作者简介第74-7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C3N4光催化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下一篇:采空区注惰软件模拟及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