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电化学工业论文--电镀工业论文

铝合金表面Ni-SiC-MoS2复合电镀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铝合金简介第9页
    1.2 电镀技术简介第9页
    1.3 复合电镀第9-17页
        1.3.1 复合电镀概述第9-10页
        1.3.2 复合电镀的分类第10-11页
        1.3.3 复合电镀的优点第11页
        1.3.4 复合电镀的沉积机理第11-13页
        1.3.5 影响复合镀层质量的因素第13-15页
        1.3.6 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 微粒在镀液中的分散第17-19页
        1.4.1 微粒在镀液中的分散稳定理论第17-18页
        1.4.2 微粒在镀液中的分散方法第18-19页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第19-21页
        1.5.1 研究目的第19页
        1.5.2 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1-29页
    2.1 实验材料的选择第21-22页
        2.1.1 实验试剂及其作用第21-22页
        2.1.2 实验所用材料第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24页
        2.2.1 基材及微粒的镀前处理第22-23页
        2.2.2 电镀液的配制第23页
        2.2.3 实验装置第23-24页
        2.2.4 技术路线第24页
    2.3 镀层的制备第24-25页
        2.3.1 纯镍镀层的制备第24-25页
        2.3.2 Ni-SiC复合镀层的制备第25页
        2.3.3 Ni-SiC-MoS_2复合镀层的制备第25页
    2.4 复合镀层的分析测试方法第25-29页
        2.4.1 复合镀层微观组织截面形貌及成分分析第25-26页
        2.4.2 复合镀层结构分析第26页
        2.4.3 复合镀层厚度分析第26页
        2.4.4 镀速分析第26页
        2.4.5 复合镀层硬度测试第26页
        2.4.6 复合镀层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第26-29页
第三章 Ni-SiC-MoS_2复合镀层的制备及其显微组织第29-49页
    3.1 Ni-SiC-MoS_2复合镀层组织形貌及成分组成第29-37页
        3.1.1 电流密度对复合镀层组织形貌及成分组成的影响第29-31页
        3.1.2 施镀温度对复合镀层组织形貌及成分组成的影响第31-33页
        3.1.3 搅拌速度对复合镀层组织形貌及成分组成的影响第33-35页
        3.1.4 MoS_2添加量对复合镀层组织形貌及成分组成的影响第35-37页
    3.2 电镀参数对Ni-SiC-MoS_2复合镀层镀速的影响第37-39页
        3.2.1 电流密度对复合镀层镀速的影响第37页
        3.2.2 施镀温度对复合镀层镀速的影响第37-38页
        3.2.3 搅拌速度对复合镀层镀速的影响第38-39页
        3.2.4 MoS_2添加量对复合镀层镀速的影响第39页
    3.3 电镀参数对Ni-SiC-MoS_2复合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第39-43页
        3.3.1 电流密度对复合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第39-40页
        3.3.2 施镀温度对复合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第40-41页
        3.3.3 搅拌速度对复合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第41-42页
        3.3.4 MoS_2添加量对复合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第42-43页
    3.4 正交试验法制备Ni-SiC-MoS_2复合镀层第43-47页
        3.4.1 复合镀层镀速影响因素的正交分析第44-45页
        3.4.2 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影响因素的正交分析第45-46页
        3.4.3 复合镀层磨损速率影响因素的正交分析第46-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Ni-SiC-MoS_2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行为第49-57页
    4.1 不同种类镀层表面形貌分析第49-51页
    4.2 不同种类镀层截面形貌分析第51页
    4.3 不同种类镀层显微硬度分析第51-52页
    4.4 不同种类镀层摩擦磨损后表面形貌分析第52-54页
    4.5 不同种类镀层摩擦磨损性能分析第54-56页
        4.5.1 磨损速率分析第54页
        4.5.2 摩擦系数分析第54-56页
    4.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9页
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光蓄微网能量优化管理及运行控制研究
下一篇: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处理火电厂脱硫废水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