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第13-2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3-31页 |
第一节 自噬简介 | 第23-29页 |
一、自噬的分类 | 第24页 |
二、自噬流,即自噬的完整动态过程 | 第24-27页 |
三、自噬流的检测指标和方法 | 第27-29页 |
第二节 自噬在MIRI中的作用机制 | 第29-30页 |
一、自噬在缺血期的作用 | 第29页 |
二、自噬在再灌注期的作用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前期研究基础和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内自噬流的研究 | 第31-50页 |
引言 | 第31页 |
第一节 实验条件 | 第31-35页 |
一、实验动物 | 第31页 |
二、实验材料 | 第31-34页 |
三、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35-42页 |
一、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培养 | 第35-36页 |
二、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纯度鉴定 | 第36-37页 |
三、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的复制 | 第37页 |
四、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37页 |
五、检测指标与方法 | 第37-42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42-47页 |
一、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结果 | 第42页 |
二、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内自噬流标志性蛋白的表达水平 | 第42-45页 |
三、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内LC3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 第45-47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47-49页 |
一、自噬抑制剂的选择 | 第47-48页 |
二、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中自噬流的状态 | 第48-49页 |
三、自噬流活化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 第49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白藜芦醇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药效学研究 | 第50-67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第一节 白藜芦醇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作用的量效关系研究 | 第51-58页 |
一、实验条件 | 第51-53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55-58页 |
第二节 白藜芦醇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 第58-65页 |
一、实验条件 | 第58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58-61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61-65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65-66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白藜芦醇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自噬流的影响 | 第67-82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节 实验条件 | 第67-71页 |
一、实验动物 | 第67页 |
二、实验材料 | 第67-70页 |
三、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70-71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71-73页 |
一、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培养 | 第71-72页 |
二、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的复制 | 第72页 |
三、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72页 |
四、检测指标与方法 | 第72-73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73-79页 |
一、白藜芦醇对心肌细胞内LC3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73-74页 |
二、白藜芦醇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内自噬流标志性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74-77页 |
三、白藜芦醇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内LC3分布的影响 | 第77-79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79-80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82-83页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82页 |
第二节 创新点 | 第82页 |
第三节 不足之处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文章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