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TRMM产品降尺度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1.2.1 气候模式结果的降尺度研究 | 第10-11页 |
| 1.2.2 遥感雷达产品的降尺度研究 | 第11-12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 1.4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资料 | 第16-24页 |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6-18页 |
| 2.1.1 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 第16-17页 |
| 2.1.2 气候特征及降水概况 | 第17-18页 |
| 2.2 资料介绍与处理 | 第18-24页 |
| 2.2.1 气象观测资料 | 第18-19页 |
| 2.2.2 DEM数据 | 第19-20页 |
| 2.2.3 TRMM数据 | 第20-21页 |
| 2.2.4 NCEP/FNL再分析资料 | 第21-22页 |
| 2.2.5 NDVI产品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TRMM产品适用性分析及订正方法 | 第24-32页 |
| 3.1 TRMM数据的适用性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 3.2 TRMM数据的适用性分析 | 第25-29页 |
| 3.2.1 TRMM数据与实测数据的拟合 | 第25-28页 |
| 3.2.2 适用性指标分析 | 第28-29页 |
| 3.3 订正方法 | 第29-32页 |
| 3.3.1 差值订正法 | 第29页 |
| 3.3.2 比值订正法 | 第29-30页 |
| 3.3.3 比值系数订正法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降尺度模型构建 | 第32-51页 |
| 4.1 降水影响因子分析 | 第32-44页 |
| 4.1.1 地理因子对降水的影响 | 第32-34页 |
| 4.1.2 地形因子对降水的影响 | 第34-42页 |
| 4.1.3 植被因子对降水的影响 | 第42-44页 |
| 4.2 降尺度模型构建及步骤 | 第44-47页 |
| 4.2.1 降尺度模型构建 | 第44-45页 |
| 4.2.2 降尺度模型系数确定 | 第45-47页 |
| 4.2.3 降尺度步骤 | 第47页 |
| 4.3 降尺度模型比较 | 第47-51页 |
| 第五章 降尺度结果分析与误差检验 | 第51-59页 |
| 5.1 降尺度估算结果时空分布 | 第51-54页 |
| 5.2 局部地区降水空间分布差异分析 | 第54-56页 |
| 5.3 降尺度模型误差检验 | 第56-59页 |
| 第六章 降尺度模型优化 | 第59-70页 |
| 6.1 降尺度模型优化方法 | 第59-65页 |
| 6.1.1 云量对降水的影响 | 第59-60页 |
| 6.1.2 大气可降水量对降水的影响 | 第60-61页 |
| 6.1.3 降尺度模型构建 | 第61-62页 |
| 6.1.4 降尺度模型系数 | 第62页 |
| 6.1.5 降尺度模型比较 | 第62-65页 |
| 6.2 初步优化后降尺度模型估算结果 | 第65-67页 |
| 6.3 降尺度误差检验 | 第67-7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7.1 结论 | 第70页 |
| 7.2 创新点 | 第70-71页 |
| 7.3 不足与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作者简介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