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王家沟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滑坡形成机制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滑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滑坡区域地质环境特征 | 第19-28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9-20页 |
2.1.1 自然地理位置 | 第19页 |
2.1.2 气象 | 第19-20页 |
2.2 地质条件 | 第20-26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20-21页 |
2.2.2 地层岩性 | 第21-22页 |
2.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 第22-23页 |
2.2.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26页 |
2.2.5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滑坡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 第28-39页 |
3.1 滑坡边界、规模、形态特征 | 第28-32页 |
3.2 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 第32-38页 |
3.2.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5页 |
3.2.2 形成机制分析 | 第35-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39-45页 |
4.1 滑坡稳定性宏观判断 | 第39-40页 |
4.2 滑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 第40-44页 |
4.2.1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40页 |
4.2.2 滑坡稳定性计算 | 第40-43页 |
4.2.3 滑坡稳定性评价 | 第43-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滑坡数值模拟分析 | 第45-74页 |
5.1 数值模拟分析原理 | 第45-46页 |
5.1.1 FLAC3D简介 | 第45页 |
5.1.2 GOCAD简介 | 第45-46页 |
5.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5.3 建立工程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 | 第47-52页 |
5.3.1 构建三维地形线 | 第47-49页 |
5.3.2 构建各地层面初始模型 | 第49-50页 |
5.3.3 构建三维地质模型 | 第50-52页 |
5.3.4 剖面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52页 |
5.4 FLAC~(3D)数值模拟 | 第52-73页 |
5.4.1 FLAC~(3D)模型 | 第52-61页 |
5.4.2 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61-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结论 | 第74-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