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几种环糊精、葫芦脲衍生物的制备及与药物包合物的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1.1 超分子化学的概述第13-14页
    1.2 超分子主体-环糊精第14-26页
        1.2.1 环糊精的结构第14-15页
        1.2.2 环糊精的性质第15-17页
        1.2.3 环糊精的衍生化第17-21页
            1.2.3.1 单取代环糊精第18-19页
            1.2.3.2 多取代环糊精第19-20页
            1.2.3.3 桥联环糊精第20-21页
        1.2.4 基于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行为的研究第21-26页
            1.2.4.1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物的形成第21-22页
            1.2.4.2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方法第22-23页
            1.2.4.3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药物包合物的应用第23-26页
    1.3 超分子主体-葫芦脲第26-29页
        1.3.1 葫芦脲的结构与性质第26-27页
        1.3.2 葫芦脲的合成及其衍生化第27页
        1.3.3 葫芦脲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第27-29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第29-31页
第二章 β-环糊精二取代衍生物的合成与研究第31-41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1-32页
        2.2.1 实验仪器第31-32页
        2.2.2 实验试剂第32页
    2.3 实验部分第32-35页
        2.3.1 6~A,6~D-联苯二磺酰基-β-环糊精(6~A,6~D-OTs-β-CD)的制备第33页
        2.3.2 6~A,6~D-二-碘-β-环糊精(6~A,6~D-二-I-β-CD)的制备第33页
        2.3.3 全苄氧基-β-环糊精(β-CD(OBn)_(21))的制备第33-34页
        2.3.4 6~A,6~D-二-去苄基-2,3,6-19-苄基-β-环糊精(β-CD(OBn)_(19))的制备第34页
        2.3.5 6~A,6~D-二-对甲苯磺酰基-2,3,6-19-苄基-β-环糊精(6~A,6~D-二-OTs-β-CD(OBn)_(19))的制备第34页
        2.3.6 6~A,6~D-二-对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6~A,6~D-二-OTs-β-CD)的制备第34-35页
        2.3.7 几种环糊精衍生物的核磁及质谱表征第35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5-39页
        2.4.1 6~A,6~D-联苯二磺酰基-β-环糊精(6~A,6~D -OTS-β-CD)的合成路线及表征第35-36页
        2.4.2 6~A,6~D-二-碘-β-环糊精(6~A,6~D-二-I-β-CD)的合成路线及表征第36-37页
        2.4.3 6~A,6~D-二-对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6~A,6~D-二-OTs-β-CD)的合成路线及表征第37-39页
    2.5 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β-环糊精键接开环葫芦脲双空腔主体的制备与研究第41-53页
    3.1 引言第41-42页
    3.2 实验部分第42-43页
        3.2.1 实验试剂第42-43页
        3.2.2 实验仪器第43页
    3.3 实验部分第43-49页
        3.3.1 甘脲四聚体醚的制备第43-45页
            3.3.1.1 二甲基甘脲的制备第43页
            3.3.1.2 二甲基甘脲醚的制备第43-44页
            3.3.1.3 甘脲二聚体的制备第44页
            3.3.1.4 甘脲四聚体醚的制备第44-45页
        3.3.2 开环葫芦脲衍生物A的合成第45-47页
            3.3.2.1 1,4-二-(2-溴乙氧基)苯的制备第45页
            3.3.2.2 开环葫芦脲衍生物B的制备第45-46页
            3.3.2.3 开环葫芦脲衍生物C的制备第46页
            3.3.2.4 开环葫芦脲衍生物A的制备第46-47页
        3.3.3 环糊精羧酸衍生物(6-HOOCCH_2CH_2CONH-β-CD)的合成第47-48页
            3.3.3.1 单-(6-氧-6-对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6-OTs-β-CD)的制备第47页
            3.3.3.2 单-6-氨基-β-环糊精(6-NH2-β-CD)的制备第47-48页
            3.3.3.3 环糊精羧酸衍生物(6-HOOCCH_2CH_2CONH-β-CD)的制备第48页
        3.3.4 环糊精键接开环葫芦脲衍生物M的合成第48-49页
    3.4 几种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研究第49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49-52页
        3.5.1 开环葫芦脲衍生物A的合成路线与表征第49-50页
        3.5.2 环糊精键接开环葫芦脲衍生物M的合成路线与表征第50-52页
    3.6 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开环葫芦脲与喜树碱包合物的制备与研究第53-64页
    4.1 引言第53-54页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54-55页
        4.2.1 实验试剂第54-55页
        4.2.2 实验仪器第55页
    4.3 实验部分第55-58页
        4.3.1 酸敏感开环葫芦脲主体1的制备第55-56页
        4.3.2 喜树碱与开环葫芦脲主体1的包合物及物理混合物的制备第56页
        4.3.3 相溶解度曲线第56-57页
            4.3.3.1 喜树碱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6页
            4.3.3.2 相溶解度曲线的绘制第56-57页
        4.3.4 包合物水溶性的测定第57页
        4.3.5 包合物核磁共振研究第57页
        4.3.6 X-ray粉末衍射(XRD)的研究第57页
        4.3.7 包合物的扫描电镜(SEM)研究第57页
        4.3.8 包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性(MTT)研究第57-58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8-63页
        4.4.1 相溶解度曲线第58-60页
            4.4.1.1 标准曲线第58页
            4.4.1.2 相溶解度曲线第58-60页
        4.4.2 包合物的~1HNMR分析第60页
        4.4.3 包合物的水溶性测试分析第60-61页
        4.4.4 包合物的扫描电镜(SEM)分析第61-62页
        4.4.5 X-ray粉末衍射(XRD)的研究第62页
        4.4.6 包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性(MTT)研究第62-63页
    4.5 小结第63-64页
致谢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8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78-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金纳米棒的药物可控释放体系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应用
下一篇:硫化氢通过抑制自噬改善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纤维化及其机制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