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新区造地工程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背景和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地下水理论计算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地下水流数值计算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1.2.3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软件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2-32页 |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 | 第22-24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2页 |
2.1.2 研究区气候特征 | 第22-24页 |
2.1.3 水文 | 第24页 |
2.2 研究区地貌和地质特征 | 第24-29页 |
2.2.1 地貌 | 第24-26页 |
2.2.2 地层 | 第26-29页 |
2.2.3 构造 | 第29页 |
2.3 地下水类型与分布特征 | 第29-31页 |
2.3.1 水文地质结构特征 | 第29-31页 |
2.3.2 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特征 | 第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研究区原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 | 第32-40页 |
3.1 FEFLOW介绍 | 第32页 |
3.2 水文地质概化模型 | 第32-33页 |
3.3 数学模型 | 第33-34页 |
3.4 边界条件 | 第34-35页 |
3.5 水文地质参数 | 第35页 |
3.6 研究区源汇项分析 | 第35-36页 |
3.7 区域剖分 | 第36-38页 |
3.8 天然渗流场特征 | 第38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城市造地工程影响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 | 第40-52页 |
4.1 研究区三种工况的设置 | 第40页 |
4.2 水文地质概化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4.3 导水盲沟概化 | 第41页 |
4.3.1 导水盲沟的渗透性等效 | 第41页 |
4.3.2 导水盲沟的结构和材料 | 第41页 |
4.3.3 导水盲沟空间位置的处理 | 第41页 |
4.4 造地工程后水文地质参数分析 | 第41-45页 |
4.5 降雨入渗补给量的计算 | 第45-47页 |
4.5.1 模拟期为短期 | 第45-47页 |
4.5.2 模拟期为长期 | 第47页 |
4.6 研究区模型网格剖分 | 第47-49页 |
4.7 数值模型率定 | 第49-51页 |
4.7.1 模拟期的确定 | 第49页 |
4.7.2 初始条件的确定 | 第49页 |
4.7.3 模型的率定 | 第49-5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城市造地工程影响下地下水位预测分析 | 第52-75页 |
5.1 不同工况下的模型预测和分析 | 第52页 |
5.2 地下水水位空间特征讨论 | 第52-62页 |
5.2.1 短期讨论 | 第52-61页 |
5.2.2 长期平水年讨论 | 第61-62页 |
5.3 长期地下水水位时间效应讨论 | 第62-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页 |
6.2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水位率定观测井水位动态变化曲线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