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建安时期文与赋关系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1-23页
    第一节 研究综述第11-21页
        一、中国古代文、赋理论的发展第11-12页
        二、20世纪研究态势第12-17页
        三、21世纪研究新动向第17-20页
        四、学术论文中的相关研究成果第20-21页
    第二节 研究的重难点及选题意义第21-23页
        一、研究的重难点第21-22页
        二、选题意义第22-23页
第一章 文赋互渗的基础第23-47页
    第一节 文和赋的“表亲”关系第23-25页
    第二节 建安以前文与赋的发展概况第25-34页
        一、赋的发展概况第25-31页
        二、文的发展概况第31-34页
    第三节 建安文学的新发展第34-47页
        一、文学理论初步形成第34-36页
        二、文学作品内容的开拓第36-40页
        三、文学审美特征的转变第40-41页
        四、建安赋的文体特征及发展趋势第41-47页
第二章 赋对于文的影响第47-67页
    第一节 艺术风格趋于华丽第48-59页
        一、句式趋于骈化第48-54页
        二、铺陈、用典等艺术手法的使用第54-59页
    第二节 写作结构的赋化第59-67页
        一、论体文采用问答结构第59-62页
        二、书信类文章意象的运用第62-64页
        三、赋体渗入碑诔文第64-67页
第三章 文对于赋的影响第67-91页
    第一节 《骷髅说》等作品的文体归属问题第67-73页
    第二节 赋序的增多第73-77页
    第三节 赋的叙事成分增加第77-91页
        一、叙事成分的增加第78-81页
        二、关联词的使用第81-91页
第四章 建安时期文与赋互渗的影响第91-102页
    第一节 文的发展方向第91-97页
        一、建安末期文风的转变第91-92页
        二、骈体文的成熟第92-95页
        三、骈散之争第95-97页
    第二节 赋的发展方向第97-102页
        一、议论入赋第97-98页
        二、文赋的形成第98-102页
结语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09-110页
后记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杜甫咏春诗研究
下一篇:中唐士风与传奇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