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假冒注册商标罪“非法经营额”司法解释之批判与重建

论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8-14页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第8-9页
    二、文献综述第9-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14页
序言第14-15页
第一章“非法经营额”司法解释的内涵与缺陷第15-23页
    第一节“非法经营额”司法解释的产生第15-17页
        一、“非法经营额”概念的产生与流变第15-16页
        二、“非法经营额”司法解释的内容阐释第16-17页
    第二节“非法经营额”司法解释的价值第17-19页
        一、确立了非法经营额计算标准第17页
        二、确立了假冒注册商标罪入罪标准第17-18页
        三、明确了假冒注册商标罪量刑标准第18页
        四、加大了对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打击力度第18-19页
    第三节“非法经营额”司法解释引发的问题第19-23页
        一、计算标准适用混乱和不合理第20页
        二、犯罪形态认定混乱第20-21页
        三、罪名选择混乱第21页
        四、罚金刑适用混乱第21-23页
第二章“非法经营额”司法解释的深层考量第23-33页
    第一节“非法经营额”司法解释计算标准之探讨第23-25页
        一、标价与平均售价计算标准的分析第23-24页
        二、“正品”市场中间价标准的探讨第24-25页
    第二节“非法经营额”司法解释犯罪形态之探讨第25-28页
        一、从犯罪未遂理论角度的分析第26-27页
        二、从刑法协调性角度的分析第27-28页
    第三节“非法经营额”司法解释罪名选择之探讨第28-30页
    第四节“非法经营额”司法解释罚金刑适用之探讨第30-33页
        一、从罚金刑理论角度的分析第30-31页
        二、从罪刑均衡原则角度的分析第31-33页
第三章“非法经营额”司法解释的重建第33-45页
    第一节“非法经营额”司法解释数额标准的再选择第33-35页
    第二节“非法经营额”司法解释未遂形态之确定第35-42页
        一、未遂形态的确定第35-36页
        二、未遂数额的入罪模式第36-37页
        三、未遂数额计算方法的选择第37-40页
        四、犯罪形态重合问题的解决第40-42页
    第三节“非法经营额”司法解释罪名选择之明确第42-43页
    第四节“非法经营额”司法解释重建的延伸问题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9-50页
后记第50-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特约商户POS机套现犯罪的刑法分析
下一篇:滥用职权罪若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