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中国舞蹈、舞剧论文--各种舞蹈论文--民间舞蹈、民族舞蹈论文--民间舞蹈论文

论重庆铜梁龙舞的文化传承与审美特征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导论第8-12页
    1.1 本论题相关概念及研究背景第8-9页
    1.2 铜梁龙舞的研究现状与分析及其启示第9-10页
    1.3 选题意义及研究目标第10-11页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1-12页
2 中国文化与龙第12-16页
    2.1 龙图腾的形成第12-13页
    2.2 龙文化的嬗变第13-14页
    2.3 龙文化的内涵第14-15页
    2.4 小结第15-16页
3 铜梁龙舞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第16-23页
    3.1 铜梁龙与铜梁龙舞的历史发展第16-17页
    3.2 铜梁龙舞的主要发展阶段第17-19页
    3.3 铜梁龙舞的文化传承环境第19-21页
    3.4 文化传承所受的社会与政策影响第21-22页
    3.5 小结第22-23页
4 铜梁龙的彩扎工艺第23-25页
    4.1 工具与材料第23页
    4.2 制作流程第23-24页
    4.3 小结第24-25页
5 铜梁龙舞的艺术特征第25-33页
    5.1 铜梁龙舞造型第25-26页
    5.2 铜梁龙舞的动态特征第26-28页
        5.2.1 气势宏大,大收大放第26-27页
        5.2.2 刚柔相济,灵动之美第27页
        5.2.3 烟火相伴独具魅力第27页
        5.2.4 音乐艺术简洁古朴第27-28页
    5.3 铜梁龙舞的套路特征第28-30页
    5.4 铜梁龙舞的审美价值第30-31页
    5.5 铜梁龙舞的社会功能与创新价值第31-32页
    5.6 小结第32-33页
6 铜梁龙舞的发展路径思考第33-40页
    6.1 铜梁龙舞的生存现状第33-36页
        6.1.1 铜梁龙舞的竞争优势下降。第34页
        6.1.2 铜梁龙舞的人才急需增加,技艺传承堪忧第34-35页
        6.1.3 铜梁龙舞市场占有率下降,市场环境堪忧第35页
        6.1.4 铜梁龙文化的宣传系统有待加强第35-36页
    6.2 铜梁龙舞的保护与传承第36-37页
    6.3 铜梁龙舞的发展路径思考第37-39页
        6.3.1 产业发展,注重舞蹈与旅游、观光等商贸交流的整合发展第37-38页
        6.3.2 技术发展,结合科技发展,形成制龙技艺的创新突破第38页
        6.3.3 人才发展,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注重保护核心技术延续第38-39页
    6.4 小结第39-40页
7 结语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附录第44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106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下一篇:Dab2基因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