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村镇砌体结构抗震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2 村镇自建砌体结构的现状调查、震害统计与基于震害矩阵的对比分析 | 第17-35页 |
2.1 村镇自建砌体结构的现状调查和统计 | 第17-22页 |
2.1.1 分布状况 | 第17-18页 |
2.1.2 结构形式 | 第18-19页 |
2.1.3 场地类型及地基处理 | 第19-20页 |
2.1.4 基础类型 | 第20页 |
2.1.5 砌块种类及强度等级 | 第20-21页 |
2.1.6 砂浆种类及强度等级 | 第21页 |
2.1.7 构造措施 | 第21-22页 |
2.2 不同烈度区村镇自建砌体结构震害特征分析 | 第22-25页 |
2.2.1 不同烈度区村镇自建砌体结构各部位震害特征 | 第23-24页 |
2.2.2 不同烈度区砌体结构墙体破坏阶段分析 | 第24-25页 |
2.3 不同设防地区村镇自建砌体结构基于震害矩阵的对比分析 | 第25-34页 |
2.3.1 6 度设防砌体结构 | 第25-28页 |
2.3.2 7 度设防砌体结构 | 第28-30页 |
2.3.3 8 度设防砌体结构 | 第30-31页 |
2.3.4 9 度设防砌体结构 | 第31-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村镇典型自建砌体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 第35-67页 |
3.1 有限元建模方法 | 第35-41页 |
3.2 基于村镇自建砌体结构现状调查的典型模型设计 | 第41-44页 |
3.3 不同模型模态对比分析 | 第44-49页 |
3.3.1 模态分析结果 | 第44-46页 |
3.3.2 不同因素对模型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46-49页 |
3.4 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对比分析 | 第49-59页 |
3.4.1 典型结构I各模型地震反应对比分析 | 第50-54页 |
3.4.2 典型结构II各模型地震反应对比分析 | 第54-56页 |
3.4.3 典型结构III各模型地震反应对比分析 | 第56-59页 |
3.5 不同因素对村镇自建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59-64页 |
3.5.1 砂浆强度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59-61页 |
3.5.2 构造柱等构造措施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61-63页 |
3.5.3 结构布置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4 村镇自建砌体结构设防目标与抗震设计建议 | 第67-75页 |
4.1 村镇自建砌体结构基于性能的最低设防目标 | 第68-72页 |
4.1.1 村镇自建砌体结构的重要性类别 | 第69页 |
4.1.2 设防目标划分的依据和原则 | 第69-71页 |
4.1.3 低烈度设防地区最低设防目标 | 第71-72页 |
4.1.4 高烈度设防地区最低设防目标 | 第72页 |
4.2 基于最低设防目标的抗震设计建议 | 第72-74页 |
4.2.1 低烈度设防地区 | 第73页 |
4.2.2 高烈度设防地区 | 第73-7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