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1.2 智能电网下的负荷特性分析 | 第16-21页 |
1.2.1 电力系统中动态负荷分类 | 第17-18页 |
1.2.2 分布式电源的负荷特性 | 第18-19页 |
1.2.3 电气化铁路的负荷特性 | 第19-20页 |
1.2.4 抽油机的负荷特性 | 第20-21页 |
1.3 测试激励信号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3.1 信号的分类 | 第21页 |
1.3.2 动态测试激励信号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4 国内外对电能表动态误差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6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电能表动态误差的确定激励信号的研究 | 第26-44页 |
2.1 智能电能表工作原理概述 | 第26-27页 |
2.2 对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的一般认识 | 第27页 |
2.3 确定型测试激励信号及特性分析 | 第27-37页 |
2.3.1 正弦包络激励电流信号的特性 | 第28-30页 |
2.3.2 变相位激励电流信号的特性 | 第30-31页 |
2.3.3 梯形包络激励电流信号的特性 | 第31-34页 |
2.3.4 变频率激励电流信号的特性 | 第34-37页 |
2.4 ASK测试激励电流信号的特性 | 第37-41页 |
2.5 动态测试激励信号的模式 | 第41页 |
2.6 测试激励电流信号的特性比较 | 第41-4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装置的硬件设计 | 第44-56页 |
3.1 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装置硬件电路总体设计概述 | 第44-46页 |
3.1.1 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装置的硬件结构 | 第44-45页 |
3.1.2 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装置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 第45-46页 |
3.2 主控芯片的选择 | 第46页 |
3.3 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模块设计与激励信号的产生方式 | 第46-47页 |
3.4 可控硅控制电路设计 | 第47-51页 |
3.4.1 确定周期动态电流产生方案 | 第49-50页 |
3.4.2 双向功率动态电流产生方案 | 第50-51页 |
3.5 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 第51-53页 |
3.5.1 电压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第51-52页 |
3.5.2 电流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第52-53页 |
3.6 电压电流保护电路的设计 | 第53-54页 |
3.7 FPGA脉冲计数电路设计 | 第54-5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装置的软件开发 | 第56-66页 |
4.1 测试装置主程序设计 | 第56-57页 |
4.2 装置初始化程序设计 | 第57-60页 |
4.2.1 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1初始化 | 第58-59页 |
4.2.2 PMP(并行主端口)初始化 | 第59页 |
4.2.3 定时器初始化 | 第59-60页 |
4.3 装置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 第60-62页 |
4.4 脉冲计数的设置与读脉冲程序设计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第五章 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实验 | 第66-74页 |
5.1 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算法分析 | 第66-67页 |
5.2 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系统 | 第67-68页 |
5.3 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结果 | 第68-70页 |
5.4 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5.4.1 电能表的动态误差范围与平均动态误差 | 第70-71页 |
5.4.2 电能表的动态误差测试结论 | 第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结论 | 第74页 |
6.2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4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84-85页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