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1.2 人工湿地的发展现状 | 第11-19页 |
1.2.1 人工湿地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1.2.2 人工湿地的基本分类 | 第12-14页 |
1.2.3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机理 | 第14-17页 |
1.2.4 人工湿地国内外研究前沿 | 第17-18页 |
1.2.5 人工湿地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18-19页 |
1.3 电化学脱氮除磷的发展现状 | 第19-22页 |
1.3.1 电化学脱氮发展现状 | 第19-21页 |
1.3.2 电化学除磷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2-24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1.4.2 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2章 试验仪器与方法 | 第25-31页 |
2.1 试验装置和运行条件 | 第25-27页 |
2.1.1 反应器装置的构建与运行方式 | 第25-26页 |
2.1.2 试验用水 | 第26-27页 |
2.2 试验仪器与药品 | 第27-29页 |
2.2.1 试验药品和材料 | 第27-28页 |
2.2.2 试验设备和仪器 | 第28-29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2.3.1 常规分析检测方法 | 第29页 |
2.3.2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29-30页 |
2.3.3 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第30页 |
2.3.4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FTIR) | 第30页 |
2.3.5 微生物高通量测序 | 第30-31页 |
第3章 强化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对比分析 | 第31-43页 |
3.1 强化潜流人工湿地对氮去除效果对比分析 | 第31-34页 |
3.2 强化潜流人工湿地对磷去除效果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3.3 强化潜流人工湿地对COD去除效果对比分析 | 第35-36页 |
3.4 强化潜流人工湿地出水悬浮物含量对比分析 | 第36页 |
3.5 强化潜流人工湿地水质理化指标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3.6 电解对湿地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7-4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ETFCW运行参数优化 | 第43-54页 |
4.1 Box-Behnken试验设计 | 第43-44页 |
4.2 电压、电解时间、通电时间起点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4.3 电压、电解时间、通电时间起点对总氮去除率的影响 | 第46-48页 |
4.4 电压、电解时间、通电时间起点对总磷去除率的影响 | 第48-50页 |
4.5 ETFCW对实际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 第50-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ETFCW脱氮除磷机制研究 | 第54-66页 |
5.1 ETFCW电化学脱氮除磷分析 | 第54-56页 |
5.1.1 ETFCW电化学脱氮分析 | 第54-56页 |
5.1.2 ETFCW电化学除磷分析 | 第56页 |
5.2 ETFCW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 第56-62页 |
5.2.1 物种Venn图分析 | 第56-58页 |
5.2.2 样本比较分析 | 第58页 |
5.2.3 群落物种组成分析 | 第58-62页 |
5.3 ETFCW脱氮除磷机制分析 | 第62-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