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9-11页
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相关理论概述第11-19页
    (一)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第11-13页
        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第11-12页
        2. 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发展第12-13页
    (二)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第13-17页
        1. 公众参与的起源与发展第13-14页
        2. 传统政治学公众参与现代环境影响评价的结合第14-15页
        3.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理论剖析第15-17页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19页
        1、国内研究综述第17-18页
        2、国外研究综述第18-19页
二、我国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存在的问题第19-26页
    (一)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主体存在局限第19-20页
        1. 公众的参与能力不足第19-20页
        2. “公众”界定较为笼统第20页
    (二)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第20-22页
        1. 行政机关对信息公开不主动第21页
        2.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发布方式与内容缺乏进一步明确第21-22页
    (三) 环境影响评价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2-24页
        1. 环境影响评价听证主持人产生不合理第22页
        2. 听证代表的产生机制不健全第22-23页
        3. 听证程序对决策的影响力较弱第23-24页
    (四) 涉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行政诉讼存在问题第24-26页
        1. 缺乏对环境权的界定第24页
        2. 利害关系人范围不确定第24页
        3.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存在缺陷第24-26页
三、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比较研究第26-33页
    (一) 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公众参与简述第26-29页
        1. 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体系结构第26页
        2. 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对象第26-27页
        3. 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主体第27页
        4. 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方式第27页
        5. 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听证制度第27-28页
        6. 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知情权第28页
        7. 美国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司法救济第28-29页
    (二) 日本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简述第29-30页
        1. 日本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对象第29页
        2. 日本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主体第29页
        3. 日本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方式第29-30页
        4. 日本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公开第30页
    (三) 德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简述第30-33页
        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主体第30页
        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对象第30-31页
        3.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方式第31页
        4.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第31页
        5. 对公众参与的司法救济第31-33页
四、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法律对策第33-40页
    (一) 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公众主体地位第33-34页
        1. 提升公众参与能力第33-34页
        2. 合理界定公众范围第34页
        3. 探索环保公益组织制度建设第34页
    (二) 健全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制度第34-36页
        1. 积极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第34-35页
        2. 明确相关环境信息发布方式与内容第35-36页
    (三) 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听证制度第36-37页
        1.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主持人任选制度第36-37页
        2. 完善公众代表产生机制第37页
        3.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对决策的约束力第37页
    (四)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行政诉讼第37-40页
        1. 明确公民的环境权利第37-38页
        2. 明确环境影响评价行政诉讼的利害关系人范围第38页
        3. 完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第38-40页
结语第40-41页
注释第41-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351-5p与miR-20b-5p在METH诱导的主动脉瘤/夹层中的作用及机制初探
下一篇:行政规章风险评估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