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 创新性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环境风险评价基本理论 | 第13-20页 |
第一节 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原则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环境风险评价的范围和程序 | 第15-16页 |
一 环境风险评价的范围 | 第15页 |
二 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 | 第15-16页 |
第四节 环境风险评价的主体及其责任 | 第16-17页 |
一 环境评价的主体 | 第16-17页 |
二 环境评价主体的责任 | 第17页 |
第五节 环境风险评价对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重要意义 | 第17-20页 |
一 完善的环境风险评价制度是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基础 | 第18页 |
二 环境风险评价制度是我国外来物种入侵防治立法的重要部分 | 第18-19页 |
三 引入事前评价机制必须完善环境风险评价制度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环境风险评价制度及相关立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20-31页 |
第一节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环境风险评价制度及相关立法的内容和特征 | 第20-22页 |
一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环境风险评价制度的立法实践 | 第20-21页 |
二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环境风险评价制度相关立法 | 第21页 |
三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环境风险评价制度及相关立法的特征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外来物种入侵案例简介 | 第22-24页 |
一 大米草的入侵 | 第22-23页 |
二 紫茎泽兰的入侵 | 第23-24页 |
三 食人鲳的入侵 | 第24页 |
第三节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环境风险评价制度及相关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24-31页 |
一 立法指导思想存在缺陷 | 第24-25页 |
二 缺少完整的法律防治体系 | 第25-27页 |
三 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27-30页 |
四 法律责任不明确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环境风险评价制度的完善 | 第31-41页 |
第一节 明确环境风险评价适用原则 | 第31-34页 |
一 国家主权原则 | 第31页 |
二 风险预防原则 | 第31-32页 |
三 独立评价原则 | 第32页 |
四 个案评价原则 | 第32-33页 |
五 全面与综合分析原则 | 第33页 |
六 评价结论客观性、合法性原则 | 第33-34页 |
第二节 组建专门的环境风险评价机构 | 第34-35页 |
第三节 统一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和评价指标 | 第35-36页 |
一 评价范围 | 第35-36页 |
二 评价指标 | 第36页 |
第四节 规范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 | 第36-38页 |
一 环境风险识别 | 第36-37页 |
二 环境风险评价 | 第37-38页 |
三 环境风险管理决策 | 第38页 |
第五节 完善环境风险评价法律责任制度 | 第38-39页 |
一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的法律效力 | 第38-39页 |
二 环境风险评价的法律责任承担 | 第39页 |
第六节 建立环境风险评价的法律支撑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个人简历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