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10-19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10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现有研究述评 | 第13-17页 |
1.4.1 国内研究述评 | 第13-16页 |
1.4.2 国外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1.4.3 小结 | 第17页 |
1.5 文章结构框架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1 概念概述 | 第19-20页 |
2.2 理论概述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案例描述 | 第21-26页 |
3.1 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背景 | 第21-23页 |
3.1.1 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民集中安置社区的地域、人.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3.1.2 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民集中安置社区的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情况 | 第22页 |
3.1.3 龙泉驿区农民集中安置社区的管理状况 | 第22-23页 |
3.1.4 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民集中安置社区综合治理成效 | 第23页 |
3.2 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民集中安置社区综合治理的思路与目标 | 第23-26页 |
3.2.1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 | 第24页 |
3.2.2 构建全面的文化教育体系 | 第24页 |
3.2.3 构建完善的社区社会保障体系 | 第24-26页 |
第四章 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支持体系分析 | 第26-31页 |
4.1 龙泉驿区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的促进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4.1.1 龙泉驿区农民集中安置社区居民融入度 | 第26页 |
4.1.2 龙泉驿区农民集中安置社区凝聚力 | 第26-27页 |
4.2 龙泉驿区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的保障要素分析 | 第27-31页 |
4.2.1 完善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的政治参与保障体系 | 第27页 |
4.2.2 完善集中安置农民融入社区的财政支持体系 | 第27-28页 |
4.2.3 完善集中安置农民融入社区的制度保障体系 | 第28-29页 |
4.2.4 完善集中安置农民融入社区的公共服务支持体系 | 第29页 |
4.2.5 完善集中安置农民及子女融入社区的文化教育支持体系 | 第29-31页 |
第五章 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的协同模式分析 | 第31-36页 |
5.1 政府在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 第31-32页 |
5.2 社区组织在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中的协调作用 | 第32-33页 |
5.3 社会组织在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中的补充作用 | 第33-34页 |
5.4 居民在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中的辅助作用 | 第34-36页 |
第六章 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的工作内容分析 | 第36-39页 |
6.1 增强社区意识,培育公民意识 | 第36页 |
6.2 完善社保机制,强化就业培训 | 第36-37页 |
6.3 优化公共配套,提高服务质量 | 第37-38页 |
6.4 加强文化建设,引导健康生活 | 第38-39页 |
第七章 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模式的启示 | 第39-44页 |
7.1 应以强化多元治理,提升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效能 | 第39-40页 |
7.2 应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基层组织职责,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基层组织 | 第40-41页 |
7.3 应认真落实现有运行机制,完善自治组织架构 | 第41页 |
7.4 应持续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实现主体多元参与 | 第41-42页 |
7.5 应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丰富社区服务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