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1 基坑变形监测的现状 | 第15页 |
1.3.2 近景摄影测量现状 | 第15-16页 |
1.4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6-19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基于非量测相机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基础 | 第19-32页 |
2.1 非量测相机 | 第19-21页 |
2.2 近景摄影测量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2.2.1 中心投影方式 | 第21-22页 |
2.2.2 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 | 第22-23页 |
2.2.3 内外方位元素 | 第23-24页 |
2.2.4 共线方程 | 第24-25页 |
2.2.5 共面方程 | 第25-26页 |
2.3 近景摄影测量的解析处理方法 | 第26-29页 |
2.3.1 空间后方交会-空间前方交会 | 第26-27页 |
2.3.2 相对定向-绝对定向 | 第27页 |
2.3.3 直接线性变换法(Direct Linear Transform DLT) | 第27-28页 |
2.3.4 光束法平差 | 第28-29页 |
2.4 影响获取三维坐标精度的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特征点的自动提取 | 第32-41页 |
3.1 子像素图像处理 | 第32-33页 |
3.2 常用特征点提取算子 | 第33-36页 |
3.2.1 Forsmer算子 | 第33-34页 |
3.2.2 SUSAN算子 | 第34-35页 |
3.2.3 Harris算子法提取 | 第35-36页 |
3.3 标志点精确定位 | 第36-38页 |
3.3.1 基于“影像灰度值方差加权和最小”算法 | 第37-38页 |
3.3.2 基于最小二乘匹配的标志点图像定位方法 | 第38页 |
3.3.3 基于霍夫(Hough)变换的方法 | 第38页 |
3.4 像点坐标的量测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监测点三维坐标的解算方法研究 | 第41-53页 |
4.1 光束法平差算法 | 第41-45页 |
4.1.1 常见几种光束平差法 | 第41-42页 |
4.1.2 光束法基本思想 | 第42页 |
4.1.3 光束法平差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2-45页 |
4.2 直接线性变换(DLT)算法 | 第45-47页 |
4.2.1 DLT算法的一般形式 | 第45-46页 |
4.2.2 解算方法 | 第46-47页 |
4.3 附加约束条件的DLT算法 | 第47-51页 |
4.4 两种方法的对比和应用 | 第51-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 第53-65页 |
5.1 基坑变形监测背景介绍 | 第53-55页 |
5.1.1 基坑工程概况 | 第53-54页 |
5.1.2 测桩的布置 | 第54-55页 |
5.2 实施近景摄影测量步骤 | 第55-56页 |
5.3 近景摄影测量数据分析 | 第56-63页 |
5.3.1 实验设计 | 第58-59页 |
5.3.2 附加约束条件的DLT解算及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5.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8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