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微环谐振腔串扰特性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1.2.1 微环谐振腔串扰特性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2 微环谐振腔串扰特性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3 有源微环谐振腔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1.3.1 有源微环谐振腔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3.2 有源微环谐振腔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1.4 国内外综述分析 | 第19-20页 |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2章 微环谐振腔原理及Drop/Through串扰研究 | 第22-31页 |
| 2.1 引言 | 第22页 |
| 2.2 微环谐振腔原理及结构设计 | 第22-27页 |
| 2.2.1 微环谐振腔的基本原理 | 第22-24页 |
| 2.2.2 微环谐振腔振幅特性及相位特性 | 第24-25页 |
| 2.2.3 微环谐振腔的结构参数及传输特性 | 第25-27页 |
| 2.3 微环谐振腔Drop端与Through端输出串扰分析 | 第27-29页 |
| 2.3.1 非对称微环Drop端与Through端串扰分析 | 第27-29页 |
| 2.3.2 对称微环Drop端与Through端串扰分析 | 第2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3章 微环谐振腔码间串扰及相干串扰研究 | 第31-47页 |
| 3.1 引言 | 第31页 |
| 3.2 微环谐振腔码间串扰分析研究 | 第31-38页 |
| 3.2.1 微环谐振腔码间串扰机理分析 | 第31-32页 |
| 3.2.2 微环谐振腔结构参数与码间串扰关系 | 第32-35页 |
| 3.2.3 入射脉冲参数与码间串扰关系 | 第35-38页 |
| 3.3 微环谐振腔相干串扰分析研究 | 第38-46页 |
| 3.3.1 微环谐振腔相干串扰机理研究 | 第38-39页 |
| 3.3.2 微环谐振腔结构参数与相干串扰关系 | 第39-41页 |
| 3.3.3 入射脉冲参数与相干串扰关系 | 第41-4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有源微环谐振腔信道串扰特性研究 | 第47-62页 |
| 4.1 引言 | 第47页 |
| 4.2 有源微环谐振腔结构参数及信道串扰机理研究 | 第47-52页 |
| 4.2.1 有源波导结构参数 | 第47-50页 |
| 4.2.2 有源微环谐振腔传输特性研究 | 第50-51页 |
| 4.2.3 有源微环谐振腔信道串扰机理研究 | 第51-52页 |
| 4.3 有源微环谐振腔超窄信道信道串扰研究 | 第52-56页 |
| 4.4 有源微环谐振腔信道降低超窄信道串扰原因分析 | 第56-61页 |
| 4.4.1 有源微环谐振腔非线性效应降低串扰 | 第56-58页 |
| 4.4.2 有源微环谐振腔增益效应降低串扰 | 第58-59页 |
| 4.4.3 有源微环谐振腔减小带宽降低串扰 | 第59-6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5章 有源微环谐振腔码间串扰特性研究 | 第62-75页 |
| 5.1 引言 | 第62页 |
| 5.2 有源微环谐振腔动态特性及码间串扰机理研究 | 第62-65页 |
| 5.2.1 有源微环谐振腔动态特性分析 | 第62-64页 |
| 5.2.2 有源微环谐振腔码间串扰机理研究 | 第64-65页 |
| 5.3 有源微环谐振腔码间串扰研究 | 第65-68页 |
| 5.4 基于有源微环谐振腔延时特性分析码间串扰 | 第68-73页 |
| 5.4.1 有源微环谐振腔延时特性 | 第68-70页 |
| 5.4.2 有源微环谐振腔延时特性分析码间串扰 | 第70-73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结论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