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应用植物学(经济植物学)论文

利用水稻秸秆水解液培养微藻生长及油脂合成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6页
    1.1 课题来源第11页
    1.2 清洁可再生能源与环境污染第11-12页
    1.3 微生物油脂概述第12-16页
        1.3.1 微生物油脂研究现状第12页
        1.3.2 产油微生物种类第12-15页
        1.3.3 利用微藻油脂合成优势第15-16页
        1.3.4 微藻产油工艺流程及尚存问题第16页
    1.4 微藻产油廉价碳源的选择第16-18页
        1.4.1 甘油第17页
        1.4.2 城市工业废水第17-18页
        1.4.3 食品加工废弃物第18页
        1.4.4 木质纤维素第18页
    1.5 木质纤维素简介第18-21页
        1.5.1 木质纤维素概述第18-19页
        1.5.2 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第19-20页
        1.5.4 木质纤维素水解及纤维素酶第20-21页
    1.6 纤维素酶简介第21-23页
        1.6.1 纤维素酶组成第21页
        1.6.2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第21-22页
        1.6.3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来源第22-23页
    1.7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3-26页
        1.7.1 本课题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1.7.2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4页
        1.7.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1.7.4 本实验技术路线图第25-26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6-34页
    2.1 实验材料第26-28页
        2.1.1 菌种来源第26页
        2.1.2 水稻秸秆第26页
        2.1.3 实验试剂第26-27页
        2.1.4 仪器与设备第27页
        2.1.5 培养基第27-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31页
        2.2.1 黑曲霉生长曲线的制备第28页
        2.2.2 孢子菌悬液的制备第28页
        2.2.3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备第28-29页
        2.2.4 黑曲霉产酶条件优化第29页
        2.2.5 秸秆的预处理第29-30页
        2.2.6 酶解条件优化及粗酶液制备第30页
        2.2.7 水解液培养微藻产油条件优化第30-31页
    2.3 分析方法第31-34页
        2.3.1 酶活性的测定第31-32页
        2.3.2 微藻细胞干重的测量第32页
        2.3.3 微藻含油量的测定第32页
        2.3.4 木质纤维素成分测定第32-33页
        2.3.5 可溶性还原糖测定第33页
        2.3.6 扫描电镜观测第33页
        2.3.7 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分析第33-34页
第3章 黑曲霉产酶条件优化及酶的复配第34-50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黑曲霉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4-35页
    3.3 黑曲霉产酶条件优化第35-41页
        3.3.1 酶活性在不同碳源下的变化规律第35-36页
        3.3.2 酶活性在不同氮源下的变化规律第36-37页
        3.3.3 酶活性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第37-38页
        3.3.4 酶活性在不同PH下的变化规律第38-39页
        3.3.5 酶活性在不同碳源下的变化规律第39-40页
        3.3.6 酶活性在不同培养时间的变化规律第40-41页
        3.3.7 产酶条件优化前后酶活性对比第41页
    3.4 纤维素酶的复配第41-48页
        3.4.1 复配酶酶活对不同复配比例的影响第42-43页
        3.4.2 金属离子及浓度对复配酶活性的影响第43-48页
    3.5 复配酶与单体酶酶活性的比较第48-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秸秆水解液培养微藻及油脂生产第50-67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秸秆的预处理第50-53页
        4.2.1 酸碱预处理条件秸秆成分的变化第50-51页
        4.2.2 酸碱预处理条件秸秆形态结构的变化第51-52页
        4.2.3 酸碱预处理条件秸秆化学结构的变化第52-53页
    4.3 预处理后秸秆酶解条件优化第53-55页
        4.3.1 正交实验对酶解条件优化第53-54页
        4.3.2 复配酶与商品酶酶解效果对比第54-55页
    4.4 微藻利用秸秆水解液生长和产油条件优化第55-62页
        4.4.1 微藻生长及相关油脂产率第55-58页
        4.4.2 接种量对微藻生长及油脂合成的影响第58-59页
        4.4.3 培养温度对微藻生长及油脂合成的影响第59-60页
        4.4.4 PH值对微藻生长及油脂合成的影响第60-61页
        4.4.5 光照周期对微藻生长及油脂合成的影响第61页
        4.4.6 条件改良前后藻株生长量与油脂含量变化第61-62页
    4.5 不同碳源培养微藻效能分析第62-65页
        4.5.1 不同碳源培养微藻生长量的变化第62-63页
        4.5.2 不同碳源培养微藻残糖量的变化第63-64页
        4.5.3 不同碳源培养微藻油脂含量及油脂产量的变化第64-65页
    4.6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4-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植物图像分割的活动轮廓模型研究
下一篇:磺胺二甲基嘧啶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