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12-24页 |
1.1 木质素 | 第13-14页 |
1.1.1 木质素的结构 | 第13页 |
1.1.2 木质素带来的污染 | 第13-14页 |
1.2 木质素生物降解 | 第14-16页 |
1.2.1 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 | 第14-15页 |
1.2.2 木质素降解酶 | 第15页 |
1.2.3 降解木质素的条件 | 第15页 |
1.2.4 木质素降解机理 | 第15-16页 |
1.3 漆酶应用及活力测定 | 第16-19页 |
1.3.1 漆酶的应用 | 第16-18页 |
1.3.2 漆酶的活力测定 | 第18-19页 |
1.4 国内外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9-20页 |
1.5 漆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20页 |
1.6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0-22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 高产漆酶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 第24-32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4-26页 |
2.1.1 样品的采集 | 第24页 |
2.1.2 培养基 | 第24-25页 |
2.1.3 试剂 | 第25页 |
2.1.4 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2.2.1 木质素降解菌株的初筛 | 第26页 |
2.2.2 木质素降解菌株的复筛 | 第26页 |
2.2.3 菌株形态学鉴定 | 第26页 |
2.2.4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6-27页 |
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7-30页 |
2.3.1 木质素降解菌株的筛选 | 第27-28页 |
2.3.2 菌体形态特征 | 第28页 |
2.3.3 菌落特征 | 第28-29页 |
2.3.4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9-30页 |
2.4 讨论 | 第30页 |
2.5 结论 | 第30-32页 |
3 目的菌株产酶能力的比较及发酵条件的探索研究 | 第32-46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2-33页 |
3.2 漆酶活力及降解率的测定 | 第33-35页 |
3.3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35-42页 |
3.3.1 木质素浓度标准曲线 | 第35-36页 |
3.3.2 产漆酶能力比较 | 第36-37页 |
3.3.3 不同碳源对菌株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漆酶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4 不同氮源对菌株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漆酶的影响 | 第38页 |
3.3.5 金属铜离子对菌株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漆酶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6 温度、pH对菌株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漆酶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7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0-42页 |
3.3.8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木质素的降解率 | 第42页 |
3.4 讨论 | 第42-43页 |
3.5 结论 | 第43-46页 |
4 黄孢原毛平革菌漆酶基因lac1680的克隆、表达及酶学研究 | 第46-6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4.1.1 试剂 | 第46-47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4.1.3 菌株 | 第47-48页 |
4.1.4 载体与酶 | 第48页 |
4.2 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8-52页 |
4.2.1 引物的设计 | 第48-49页 |
4.2.2 PCR反应 | 第49页 |
4.2.3 DNA的酶切与连接 | 第49-50页 |
4.2.4 连接产物转化 | 第50-51页 |
4.2.5 阳性克隆鉴定 | 第51页 |
4.2.6 DNA测序 | 第51页 |
4.2.7 黄孢原毛平革菌和工程菌酶活力比较 | 第51-52页 |
4.3 构建正确的mco1-pET24a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52页 |
4.3.1 mco1-pET24a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 | 第52页 |
4.3.2 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52页 |
4.3.3 表达产物分布的确定 | 第52页 |
4.4 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52-53页 |
4.5 表达产物的WesternBlotting鉴定 | 第53页 |
4.6 基因工程菌和黄孢原毛平革菌野生菌株不同培养时间产酶活力 | 第53页 |
4.7 结果分析 | 第53-61页 |
4.7.1 质粒图谱的构建 | 第53-54页 |
4.7.2 重组表达质粒双酶切 | 第54-55页 |
4.7.3 重组质粒测序结果 | 第55-57页 |
4.7.4 重组菌预表达的全菌裂解物SDS-PAGE检测 | 第57-58页 |
4.7.5 SDS-PAGE检测纯化的mco1-c-His6蛋白 | 第58-59页 |
4.7.6 WB验证mco1-c-His6蛋白 | 第59-60页 |
4.7.7 酶学性质的探究 | 第60-61页 |
4.8 结论 | 第61页 |
4.9 讨论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