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前言 | 第10页 |
1.2 低阶煤加工利用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1.2.1 直接燃烧 | 第10-11页 |
1.2.2 低阶煤冷加工技术 | 第11页 |
1.2.3 低阶煤热加工技术 | 第11-12页 |
1.3 低阶煤预处理方法 | 第12-15页 |
1.3.1 溶剂溶胀处理 | 第13-14页 |
1.3.2 加氢处理 | 第14页 |
1.3.3 水热处理 | 第14页 |
1.3.4 酸洗处理 | 第14页 |
1.3.5 烷基化处理 | 第14-15页 |
1.3.6 热处理 | 第15页 |
1.4 煤热解概况 | 第15-16页 |
1.5 煤粘结性研究 | 第16-17页 |
1.6 煤结构研究 | 第17-18页 |
1.6.1 煤结构 | 第17页 |
1.6.2 煤结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7 本文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7.1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深冷处理对煤结构和萃取率的影响 | 第20-37页 |
2.1 前言 | 第2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0-22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0页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0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35页 |
2.3.1 深冷处理对煤萃取率的影响 | 第22-24页 |
2.3.2 深冷处理对低阶煤孔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24-27页 |
2.3.3 萃取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30页 |
2.3.4 萃取物的XPS分析 | 第30-34页 |
2.3.5 深冷处理对煤粘结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不同温度热处理对低阶煤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37-62页 |
3.1 前言 | 第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37页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7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61页 |
3.3.1 不同温度热处理对低阶煤孔结构的影响 | 第39-42页 |
3.3.2 不同温度热处理对低阶煤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42-44页 |
3.3.3 不同温度热处理对煤基本性质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4 不同温度热处理前后煤XRD分析 | 第45-47页 |
3.3.5 不同温度热处理前后煤拉曼光谱分析 | 第47-50页 |
3.3.6 不同温度热处理前后煤红外光谱分析 | 第50-52页 |
3.3.7 不同温度热处理前后煤XPS分析 | 第52-58页 |
3.3.8 不同温度热处理前后电子顺磁共振分析 | 第58-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煤热解动力学研究 | 第62-79页 |
4.1 前言 | 第6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2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62页 |
4.2.2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6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8页 |
4.3.1 深冷处理对煤连续热失重特征的影响 | 第62-66页 |
4.3.2 深冷处理对煤热解动力学的影响 | 第66-71页 |
4.3.3 热处理对煤连续热失重特性的影响 | 第71-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5.1 结论 | 第79-80页 |
5.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本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88-89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