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多年生簇毛麦渐渗系的鉴定和新型分子标记的分离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第11页
    1.2 簇毛麦遗传资源的研究第11-12页
    1.3 簇毛麦属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第12-13页
    1.4 向小麦背景中导入外源遗传物质的主要方法第13-14页
    1.5 小麦背景中外源遗传物质的检测第14-16页
        1.5.1 形态学标记法第14页
        1.5.2 生化标记法第14-15页
        1.5.3 细胞学标记法第15页
        1.5.4 分子标记法第15-16页
    1.6 小麦春化作用的研究与意义第16-1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7-27页
    2.1 实验材料第17页
    2.2 实验方法第17-27页
        2.2.1 基因组总DNA的提取第17-19页
        2.2.2 对群体的PCR扩增与分析第19-21页
        2.2.3 原位杂交第21-23页
            2.2.3.1 染色体的制备第21-22页
            2.2.3.2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第22-23页
                2.2.3.2.1 GISH探针的制备第22页
                2.2.3.2.2 GISH第22-23页
            2.2.3.3 荧光原位杂交(FISH)第23页
        2.2.4 谷蛋白的提取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23-27页
            2.2.4.1 谷蛋白的提取第24-25页
            2.2.4.2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25-27页
第三章 结果第27-43页
    3.1 小麦-多年生的簇毛麦的 5AS·5V~BL易位系的鉴定第27-39页
        3.1.1 GISH与FISH分析第27-31页
        3.1.2 PLUG分析第31-36页
        3.1.3 EST分析第36-38页
        3.1.4 COS分析第38-39页
    3.2 小麦-多年生四倍体簇毛麦 5AS·5V~BL易位系的春化基因第39-41页
    3.3 小麦-多年生四倍体簇毛麦 5AS·5V~BL易位系穗形分析第41页
    3.4 小麦-多年生四倍体簇毛麦 5AS·5V~BL易位系的蛋白分析第41-43页
第四章 讨论第43-47页
    4.1 小麦-多年生四倍体簇毛麦 5AS·5B~BL易位系研究意义第43-44页
    4.2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第44页
    4.3 多年生四倍体簇毛麦染色体新型分子标记的建立与开发第44-45页
    4.4 小麦春化作用研究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促生长肽结合与代谢功能的活体成像观察及其对猪的促生长作用
下一篇:槲蕨组培育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