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摘要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气缸套材料及其表面强化技术 | 第14-18页 |
1.2.1 船用气缸套材料的发展 | 第14-15页 |
1.2.2 气缸套的表面强化技术 | 第15-18页 |
1.3 表面微织构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 第18-25页 |
1.3.1 表面微织构的加工方法 | 第19-21页 |
1.3.2 表面微织构参数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21-25页 |
1.4 微织构复合固体润滑剂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 第25-31页 |
1.4.1 固体润滑剂的减摩作用 | 第25-27页 |
1.4.2 微织构与固体润滑剂的复合方法 | 第27-28页 |
1.4.3 微织构复合固体润滑剂对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28-31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第2章 缸套-活塞环摩擦磨损试验方法 | 第33-44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33-41页 |
2.1.1 缸套试样 | 第33-35页 |
2.1.2 活塞环试样 | 第35-39页 |
2.1.3 润滑剂 | 第39-41页 |
2.2 试验设备 | 第41-42页 |
2.3 摩擦磨损评价方法 | 第42-43页 |
2.4 主要检测仪器 | 第43-44页 |
第3章 FeNi合金镀铁缸套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 第44-56页 |
3.1 FeNi合金镀铁缸套与活塞环的匹配性能 | 第44-48页 |
3.2 FeNi合金镀铁缸套的摩擦磨损性能 | 第48-55页 |
3.2.1 两种缸套的摩擦磨损规律 | 第48-51页 |
3.2.2 两种缸套的磨损表面分析 | 第51-55页 |
3.3 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合金镀铁缸套表面微坑织构复合MoS_2的选区制备方法 | 第56-72页 |
4.1 FeNi合金镀铁缸套表面微坑织构复合MoS_2的制备 | 第56-60页 |
4.1.1 缸套表面微坑的电火花加工 | 第56-58页 |
4.1.2 缸套表面微坑与MoS_2的复合方法选择 | 第58-60页 |
4.2 缸套表面微坑内固体颗粒释放后的作用范围研究 | 第60-62页 |
4.3 缸套表面微坑织构复合MoS_2的应用区域优化 | 第62-70页 |
4.3.1 微坑织构复合MoS_2应用区域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 | 第62-66页 |
4.3.2 微坑织构复合MoS_2应用区域对磨损表面的影响规律 | 第66-70页 |
4.4 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微坑织构复合MoS_2的FeNi合金镀铁缸套摩擦性能研究 | 第72-106页 |
5.1 微坑织构参数对微坑织构复合MoS_2缸套摩擦性能的影响 | 第72-89页 |
5.1.1 微坑直径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及磨损形貌分析 | 第73-76页 |
5.1.2 微坑深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及磨损形貌分析 | 第76-83页 |
5.1.3 微坑面积占有率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及磨损形貌分析 | 第83-86页 |
5.1.4 微坑分布角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及磨损形貌分析 | 第86-89页 |
5.2 工况条件对微坑织构复合MoS_2缸套的摩擦性能影响 | 第89-93页 |
5.3 润滑油供给量对微坑织构复合MoS_2缸套摩擦性能的影响 | 第93-104页 |
5.3.1 润滑油供给量对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 | 第93-96页 |
5.3.2 不同润滑油供给量对缸套磨损表面的影响规律 | 第96-104页 |
5.4 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6章 微坑织构复合MoS_2的FeNi合金镀铁缸套摩擦机制研究 | 第106-126页 |
6.1 固体颗粒对微坑表面流体润滑影响的数学物理模型 | 第106-118页 |
6.1.1 固体颗粒对微坑表面流体润滑影响的数学物理模型建立 | 第106-111页 |
6.1.2 数值计算及验证 | 第111-114页 |
6.1.3 固体颗粒对微坑表面流体润滑的影响规律 | 第114-118页 |
6.2 FeNi合金镀铁缸套微坑织构复合MoS_2的摩擦表面分析 | 第118-124页 |
6.3 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28页 |
7.1 结论 | 第126-127页 |
7.2 展望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