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成熟龄的确定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引言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9页 |
1.2.1 国外碳储量估计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碳储量估计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3 碳储量估计发展趋势 | 第9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存在不足 | 第9-11页 |
1.3.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1.3.2 存在不足 | 第10-11页 |
1.4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2 研究地区概况与数据收集整理 | 第12-17页 |
2.1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2-13页 |
2.1.1 地理位置与地势条件 | 第12页 |
2.1.2 气候与水系统概况 | 第12页 |
2.1.3 土壤条件 | 第12页 |
2.1.4 资源概况势 | 第12-13页 |
2.1.5 森林资源情况 | 第13页 |
2.2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13-14页 |
2.2.1 黑龙江重点生态公益林监测数据 | 第13页 |
2.2.2 内业及外业调查数据 | 第13-14页 |
2.3 模型的拟合、检验与评价 | 第14-16页 |
2.3.1 模型的选取 | 第14-15页 |
2.3.2 参数的估计及统计推断 | 第15页 |
2.3.3 模型的评价与检验 | 第15-1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3 落叶松碳储量估计的确定 | 第17-28页 |
3.1 单木碳储量模型 | 第17-20页 |
3.1.1 单木碳储量的计算与分析 | 第17页 |
3.1.2 基础模型选取 | 第17页 |
3.1.3 落叶松单木相容性碳储量估计模型的建立 | 第17-18页 |
3.1.4 异方差消除 | 第18页 |
3.1.5 落单木相容性碳储量模型的检验结果 | 第18-20页 |
3.2 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碳储量模型 | 第20-27页 |
3.2.1 地位级指数的确定 | 第20-22页 |
3.2.2 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碳储量的确定 | 第22-2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成熟龄的确定 | 第28-33页 |
4.1 平均与连年碳累积量的确定方法 | 第28页 |
4.2 确定碳储量成熟龄的方法 | 第28页 |
4.3 碳储量成熟龄的确定 | 第28-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附录 | 第38-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