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械扫描的近似实时三维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超声弹性成像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三维超声弹性成像概述 | 第12-18页 |
1.2.1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概述 | 第12-13页 |
1.2.2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发展状况 | 第13-16页 |
1.2.3 三维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概述 | 第16-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三维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 第20-37页 |
2.1 超声弹性成像原理 | 第20-27页 |
2.1.1 超声弹性成像概念与原理 | 第20-22页 |
2.1.2 超声弹性成像的位移估计算法 | 第22-25页 |
2.1.3 应变与弹性模量重建 | 第25-26页 |
2.1.4 超声RF信号处理 | 第26-27页 |
2.2 三维超声弹性成像数据采集 | 第27-34页 |
2.2.1 二维面阵列探头直接采集 | 第27-29页 |
2.2.2 自由臂扫描采集 | 第29-32页 |
2.2.3 机械扫描采集 | 第32-34页 |
2.3 三维图像重建方法 | 第34-36页 |
2.3.1 基于特征的三维重建算法 | 第35页 |
2.3.2 基于体素的三维重建算法 | 第35-36页 |
2.3.3 可视化工具VTK简介 | 第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基于GPU硬件计算的弹性成像算法 | 第37-47页 |
3.1 GPU硬件计算技术概述 | 第37-38页 |
3.2 CUDA编程模型 | 第38-42页 |
3.2.1 内核 | 第39页 |
3.2.2 线程层次 | 第39-41页 |
3.2.3 存储器层次 | 第41页 |
3.2.4 异构编程 | 第41-42页 |
3.3 超声弹性成像算法基于CUDA的并行化实现 | 第42-44页 |
3.3.1 时域互相关位移算法 | 第42-43页 |
3.3.2 基于动态规划法的位移算法 | 第43-44页 |
3.3.3 应变估计算法 | 第44页 |
3.4 弹性图像滤波算法基于CUDA的并行化实现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近似实时三维超声弹性成像系统设计 | 第47-55页 |
4.1 成像系统组成 | 第47-49页 |
4.1.1 系统硬件组成 | 第47-48页 |
4.1.2 系统软件组成 | 第48-49页 |
4.2 成像流程设计 | 第49-52页 |
4.2.1 扫描采集方案 | 第49-50页 |
4.2.2 数据传输与成像流程 | 第50-51页 |
4.2.3 近似实时三维重建及显示 | 第51-52页 |
4.3 探头压力评估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系统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64页 |
5.1 超声弹性体模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5.1.1 实验设计 | 第55-57页 |
5.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60页 |
5.2 人体组织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1页 |
5.2.1 实验设计 | 第60-61页 |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页 |
5.3 GPU加速性能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63页 |
5.3.1 实验设计 | 第61-62页 |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