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安全标准监管研究--以梅州市为个案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基本概况第10页
        1.1.2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监管的现状第10-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3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3.1 理论意义第16页
        1.3.2 现实意义第16-17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食品安全标准监管发展概况第18-26页
    2.1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监管历程第18-20页
    2.2 食品安全标准监管必要性第20-25页
        2.2.1 食品安全标准重要性第20-23页
        2.2.2 食品安全标准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第23-25页
        2.2.3 食品安全标准监管体系第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梅州市食品安全标准监管发展背景与现状第26-32页
    3.1 梅州市食品及相关行业发展概况第26-27页
        3.1.1 梅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第26-27页
        3.1.2 梅州市食品行业发展现状第27页
    3.2 梅州市食品安全标准的监管情况第27-31页
        3.2.1 梅州市食品安全标准使用情况第27-30页
        3.2.2 食品安全标准违规情况分析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梅州市食品安全标准监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2-49页
    4.1 食品安全标准监管主体不明确第32-33页
    4.2 食品安全标准监管队伍能力建设不足第33-36页
        4.2.1 食品安全标准监管部门组成第33-34页
        4.2.2 食品安全标准监管人员建设情况第34-36页
    4.3 执法手段单一第36-37页
    4.4 食品安全标准监管效果难以进行有效绩效评估第37页
    4.5 食品安全标准监管经费保障不足第37-38页
    4.6 客观原因导致食品安全标准监管困难第38-43页
        4.6.1 客家人群聚居区小作坊数量多导致监管难度大第38-40页
        4.6.2 环保意识淡薄导致食品安全敏感度第40-41页
        4.6.3 产业结构不合理及农业生产技术低导致对食品安全标准认知不足第41页
        4.6.4 检验机构及技术人员能力建设不足第41-42页
        4.6.5 资金投入不够制约标准监管效率第42-43页
    4.7 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技术水平低导致监管基础弱第43-45页
        4.7.1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第43页
        4.7.2 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周期长第43-44页
        4.7.3 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起点不高第44-45页
        4.7.4 国内国外“双重标准”存在第45页
    4.8 企业食品安全标准意识淡薄导致监管效果差第45-48页
        4.8.1 企业提升食品安全标准主动性不足第45-46页
        4.8.2 案例分析:梅州市“味酵粄”非法添加化工原料案第46-47页
        4.8.3 食品安全标准违法成本低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国外食品安全标准监管的经验与借鉴第49-53页
    5.1 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食品安全标准监管经验第49-50页
        5.1.1 美国第49页
        5.1.2 欧盟第49-50页
        5.1.3 日本第50页
    5.2 可以学习、借鉴的方面第50-51页
        5.2.1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及标准体系第50-51页
        5.2.2 配备强有力的食品安全标准监管执法机构第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六章 提高梅州市食品安全标准监管水平的对策分析第53-64页
    6.1 纠正食品安全标准监管主体错位第53页
    6.2 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监管能力建设第53-54页
    6.3 创新监管手段第54-57页
        6.3.1 构建高水平的梅州市食品安全标准监管法律体系第54-55页
        6.3.2 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监管水平第55-56页
        6.3.3 提高人口环保意识加强源头监管第56-57页
    6.4 建立食品安全标准监管绩效评价体系第57页
    6.5 拓宽食品安全标准监管经费保障渠道第57-58页
    6.6 发挥食品安全标准监管引导与服务职能第58-59页
        6.6.1 适时制修订地方食品安全标准第58页
        6.6.2 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第58-59页
    6.7 提升企业食品安全标准意识第59-62页
        6.7.1 推广普及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第59页
        6.7.2 强化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第59-60页
        6.7.3 倡导鼓励企业食品安全标准第60-62页
        6.7.4 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第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附件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学研合作对大学创新活动交互的影响及门槛效应研究
下一篇: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