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体系可靠度的基本理论 | 第11-14页 |
1.2.1 结构可靠性与可靠度的定义 | 第11-12页 |
1.2.2 结构功能函数与极限状态 | 第12-13页 |
1.2.3 结构可靠度与失效概率 | 第13-14页 |
1.3 框架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研究 | 第14-17页 |
1.3.1 蒙特卡洛法 | 第14-15页 |
1.3.2 响应面法 | 第15页 |
1.3.3 失效模式法 | 第15-16页 |
1.3.4 随机有限元法 | 第16-17页 |
1.4 平面钢框架体系可靠度研究 | 第17-18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改进的随机摄动法 | 第20-32页 |
2.1 随机摄动法 | 第20-22页 |
2.2 改进的随机摄动法计算方法 | 第22-27页 |
2.2.1 随机变量不相关的情况 | 第22-24页 |
2.2.2 随机变量互不相关且具有对称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 | 第24-26页 |
2.2.3 随机变量具有相关性的情况 | 第26-27页 |
2.3 算例 | 第27-31页 |
2.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MSPM-QR法的框架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 | 第32-55页 |
3.1 结构体系可靠度方法的原理 | 第32页 |
3.2 框架结构分析的QR法基本原理 | 第32-38页 |
3.2.1 QR法整体位移函数 | 第32-35页 |
3.2.2 单元离散信息 | 第35-37页 |
3.2.3 总势能泛函及结构刚度方程 | 第37-38页 |
3.2.4 位移及内力的计算 | 第38页 |
3.3 框架结构体系塑性极限分析的QR法 | 第38-42页 |
3.3.1 基本原理 | 第38-39页 |
3.3.2 计算过程 | 第39-41页 |
3.3.3 算法优势 | 第41-42页 |
3.4 基于MSPM-QR法的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新算法 | 第42-45页 |
3.4.1 抗力统计参数计算过程 | 第42-43页 |
3.4.2 结构抗力的概率分布类型 | 第43-44页 |
3.4.3 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 | 第44-45页 |
3.5 框架体系MSPM-QR程序设计 | 第45-46页 |
3.6 算例 | 第46-54页 |
3.6.1 QR法算例验证 | 第46-50页 |
3.6.2 体系可靠度计算方法算例验证 | 第50-54页 |
3.7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随机变量对结构体系可靠度的影响分析 | 第55-66页 |
4.1 结构抗力的随机性 | 第55页 |
4.2 荷载作用的随机性 | 第55-56页 |
4.3 随机变量的相关性 | 第56页 |
4.4 相关随机变量的计算步骤 | 第56-57页 |
4.5 算例分析 | 第57-65页 |
4.6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半刚性连接平面钢框架体系可靠度分析 | 第66-82页 |
5.1 半刚性连接的基本理论 | 第66页 |
5.2 半刚性连接梁单元刚度矩阵的推导 | 第66-70页 |
5.2.1 半刚性连接梁单元通用力学模型 | 第66-67页 |
5.2.2 两端刚接梁单元的刚度方程 | 第67-68页 |
5.2.3 半刚性连接梁单元的刚度方程 | 第68-69页 |
5.2.4 半刚性连接梁单元非结点荷载引起的固端力 | 第69-70页 |
5.3 半刚性钢框架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程序 | 第70-71页 |
5.4 算例分析 | 第71-81页 |
5.4.1 半刚性连接刚度的随机性对结构体系可靠度的影响 | 第73-76页 |
5.4.2 半刚性连接刚度变异系数对体系可靠度的影响 | 第76-78页 |
5.4.3 半刚性连接的相关性对体系可靠度的影响 | 第78-81页 |
5.5 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5页 |
6.1 结论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