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15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3.1 相关概念 | 第9-10页 |
1.3.1.1 身体形态的概念 | 第9-10页 |
1.3.1.2 身体素质的概念 | 第10页 |
1.3.1.3 体质的概念 | 第10页 |
1.3.1.4 健康的概念 | 第10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1 美国关于体质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2 日本关于体质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2.3 法国关于体质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3.1 港澳台地区对体质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3.2 大陆对国民体质的研究 | 第12页 |
1.3.3.3 国内对研究生体质健康方面的研究 | 第12-15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2.2.2 体质测量法 | 第15-16页 |
2.2.3 问卷调查法 | 第16-17页 |
2.2.3.1 问卷的设计 | 第16页 |
2.2.3.2 问卷的效度检验 | 第16页 |
2.2.3.3 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16-17页 |
2.2.3.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17页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17页 |
2.2.5 逻辑分析法 | 第17-1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35页 |
3.1 山东省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质现状 | 第18-28页 |
3.1.1 身体形态方面 | 第18-21页 |
3.1.1.1 身高 | 第18-19页 |
3.1.1.2 体重 | 第19-20页 |
3.1.1.3 BMI指数 | 第20-21页 |
3.1.2 身体机能方面 | 第21-23页 |
3.1.2.1 肺活量 | 第21-22页 |
3.1.2.2 台阶试验 | 第22-23页 |
3.1.3 身体素质方面 | 第23-28页 |
3.1.3.1 速度素质 | 第23-24页 |
3.1.3.2 力量素质 | 第24-26页 |
3.1.3.3 耐力素质 | 第26-27页 |
3.1.3.4 柔韧素质 | 第27-28页 |
3.2 山东省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 | 第28-32页 |
3.2.1 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开设体育课现状 | 第28页 |
3.2.2 在校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 | 第28-32页 |
3.2.2.1 在校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 第28-29页 |
3.2.2.2 在校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 | 第29-30页 |
3.2.2.3 在校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 第30页 |
3.2.2.4 在校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 | 第30-31页 |
3.2.2.5 在校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 | 第31-32页 |
3.3 山东省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 第32-35页 |
3.3.1 硕士研究生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总体水平分析 | 第32-33页 |
3.3.2 硕士研究生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性别特点 | 第33-34页 |
3.3.3 硕士研究生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年级特点 | 第34-35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35-37页 |
4.1 结论 | 第35页 |
4.2 建议 | 第35-37页 |
4.2.1 加强研究生体育运动意识的教育,提高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 第35页 |
4.2.2 加强研究生体质监测,高效面对有关问题 | 第35-36页 |
4.2.3 建立新模式的体育教育,提高体育教育的效果 | 第36页 |
4.2.4 开展新型的体育教学 | 第36页 |
4.2.5 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促进研究生完美人格的形成 | 第36-37页 |
5 附录 | 第37-41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7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