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2-30页 |
1.1 ABC-VEN分析法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1.1 ABC分类法 | 第12页 |
1.1.2 VEN分析法 | 第12-13页 |
1.1.3 ABC-VEN分析法 | 第13页 |
1.2 9 种重点管控药品不合理使用概况 | 第13-14页 |
1.2.1 果糖类注射液 | 第13-14页 |
1.2.2 醋酸钠林格注射液 | 第14页 |
1.2.3 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注射液 | 第14页 |
1.3 临床药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4 有关省市辅助用药管控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1.5 取消药品加成后临床药师管控药品费用、降低药占比(使用数量)措施及效果 | 第18-20页 |
1.6 治疗药物监测研究概况 | 第20页 |
1.7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0页 |
第2章 重点药品管控促进合理用药研究 | 第30-45页 |
2.1 资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2.1.1 重点监控药品的筛选原则 | 第30页 |
2.1.2 重点监控药品的确定 | 第30-31页 |
2.1.3 管控科室 | 第31页 |
2.1.4 管控措施 | 第31页 |
2.2 管控方法 | 第31-32页 |
2.2.1 病例选取 | 第31页 |
2.2.2 处方点评标准的制定 | 第31-32页 |
2.2.3 统计学方法 | 第32页 |
2.3 结果 | 第32-38页 |
2.3.1 病例数和不合理用药情况 | 第32-34页 |
2.3.2 9 种药品不合理使用病例数和使用数量改善情况 | 第34-37页 |
2.3.3 药品费用 | 第37-38页 |
2.4 讨论 | 第38-45页 |
2.4.1 重点管控药品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 第38-41页 |
2.4.2 管控措施的制定实施及效果分析 | 第41-43页 |
2.4.3 重点管控药品费用下降及其意义 | 第43-44页 |
2.4.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实践研究 | 第45-64页 |
3.1 仪器与试剂 | 第45-46页 |
3.1.1 仪器 | 第45页 |
3.1.2 试剂 | 第45-46页 |
3.2 资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3.2.1 资料来源 | 第46页 |
3.2.2 适应症判断标准 | 第46页 |
3.2.3 用法用量标准 | 第46页 |
3.2.4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标准 | 第46-47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47-58页 |
3.3.1 患者基本情况 | 第47-49页 |
3.3.2 病原学检查 | 第49-50页 |
3.3.3 万古霉素使用情况 | 第50-51页 |
3.3.4 血药浓度监测 | 第51-52页 |
3.3.5 万古霉素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 | 第52-54页 |
3.3.6 联合用药 | 第54-55页 |
3.3.7 临床药师参与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 | 第55-58页 |
3.4 讨论 | 第58-64页 |
3.4.1 万古霉素选用的必要性 | 第58-59页 |
3.4.2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影响因素 | 第59-61页 |
3.4.3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 | 第61页 |
3.4.4 临床药师参与制定万古霉素给药方案 | 第61-62页 |
3.4.5 关注万古霉素致老年患者的肾毒性 | 第62页 |
3.4.6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采血时间 | 第62-63页 |
3.4.7 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