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加味四逆散配合针刺鬼眼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7-8页
引言第8-10页
1.研究方法第10-15页
    1.1 病例来源第10页
    1.2 诊断标准第10-13页
        1.2.1 西医诊断标准第10页
        1.2.2 中医诊断标准第10-11页
        1.2.3 纳入标准第11页
        1.2.4 排除标准第11-12页
        1.2.5 剔除标准第12页
        1.2.6 脱落标准第12页
        1.2.7 终止标准第12-13页
    1.3 观察内容第13-15页
        1.3.1 一般项目观测指标第13页
        1.3.2 安全性观测指标第13页
        1.3.3 疗效性观测指标第13-15页
2.治疗方法第15-16页
    2.1 分组情况第15页
    2.2 基础治疗第15页
    2.3 药物治疗第15-16页
3.随访第16页
4.统计分析第16页
5.治疗结果第16-23页
    5.1 病例完成情况分析第16-17页
    5.2 一般资料分析第17-18页
    5.3 疗效分析第18-21页
    5.4 不良反应分析第21-22页
    5.5 随访分析第22-23页
6.讨论第23-46页
    6.1 西医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第23-30页
        6.1.1 发病机制第23-26页
        6.1.2 诊断标准第26页
        6.1.3 治疗方法第26-30页
    6.2 中医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第30-36页
        6.2.1 病因病机第30-33页
        6.2.2 治疗方法第33-36页
    6.3 加味四逆散联用针刺疗法的确立第36-40页
        6.3.1 病因病机探讨第36-38页
        6.3.2 针药并用优势第38-39页
        6.3.3 方案确立第39-40页
    6.4 针刺鬼眼穴分析第40-42页
        6.4.1 针刺应用及作用机制第40-41页
        6.4.2 穴位分析第41-42页
    6.5 方药分析第42-46页
        6.5.1 方解与应用第42页
        6.5.2 用药体会第42-46页
7.结论第46-47页
8.问题与展望第47-48页
    8.1 问题第47页
    8.2 展望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6页
附件1第56-57页
附件2第57-58页
附件3第58-59页
附录一:综述第59-65页
    1.病因病机第59-60页
    2.内治法第60页
    3.内外合治第60-63页
    4.讨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5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益气通腑方治疗老年肺炎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健脾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寒湿型)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