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纹理分析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Trace变换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结构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1.4.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纹理分析基础 | 第15-29页 |
2.1 纹理 | 第15-16页 |
2.2 纹理特征提取方法 | 第16-20页 |
2.2.1 统计法 | 第16-17页 |
2.2.2 频谱法 | 第17-18页 |
2.2.3 模型法 | 第18-19页 |
2.2.4 结构法 | 第19-20页 |
2.3 Trace变换 | 第20-28页 |
2.3.1 Trace变换定义 | 第20-23页 |
2.3.2 三重特征构造 | 第23-27页 |
2.3.3 Trace变换性能分析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基于多分辨率Trace变换的纹理图像分析 | 第29-42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多分辨率分析 | 第30-32页 |
3.2.1 小波变换 | 第30-31页 |
3.2.2 非下采样小波变换 | 第31-32页 |
3.3 构造Trace不变特征 | 第32-34页 |
3.4 多分辨率Trace变换 | 第34-36页 |
3.4.1 MTT和TT特征分析与选择 | 第34-35页 |
3.4.2 算法流程 | 第35-36页 |
3.5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36-41页 |
3.5.1 Brodatz图像库实验 | 第36-38页 |
3.5.2 coil-20图像库实验 | 第38-39页 |
3.5.3 对比实验及分析 | 第39-40页 |
3.5.4 MTT和TT效率对比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基于Trace变换与LBP的多特征融合断口图像分类 | 第42-54页 |
4.1 引言 | 第42-43页 |
4.2 不同纹理特征提取 | 第43-46页 |
4.2.1 Trace特征 | 第43页 |
4.2.2 局部二值模式LBP | 第43-46页 |
4.3 多特征融合 | 第46-48页 |
4.3.1 动态加权鉴别能量分析 | 第46-47页 |
4.3.2 算法流程 | 第47-48页 |
4.4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8-53页 |
4.4.1 实验设置 | 第48-49页 |
4.4.2 金属断口图像实验 | 第49-51页 |
4.4.3 对比实验 | 第51-52页 |
4.4.4 其他纹理库实验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总结 | 第54-55页 |
5.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