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多态性对糯稻品质的影响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稻米品质的评价 | 第11-13页 |
1.2 稻米淀粉的结构及合成途径 | 第13-16页 |
1.2.1 稻米淀粉的结构特征 | 第13页 |
1.2.2 稻米淀粉的合成途径 | 第13-16页 |
1.3 稻米品质遗传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1 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 | 第16-17页 |
1.3.2 胶稠度的遗传 | 第17页 |
1.3.3 糊化温度的遗传 | 第17-18页 |
1.3.4 粘滞性谱的遗传 | 第18页 |
1.4 关联分析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4.1 关联分析的原理 | 第19-20页 |
1.4.2 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1-22页 |
1.5.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1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23页 |
2.2 稻米蒸煮品质指标的测定 | 第23-25页 |
2.2.1 胶稠度的测定 | 第23页 |
2.2.2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2.2.3 淀粉粘滞性的测定 | 第24页 |
2.2.4 热学特性和回生特性测定 | 第24-25页 |
2.3 基因型测定 | 第25-26页 |
2.3.1 DNA的提取 | 第25页 |
2.3.2 PCR扩增及检测 | 第25-26页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0页 |
3.1 表型数据分析 | 第27-30页 |
3.1.1 表型数据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3.1.2 相关性分析 | 第28-30页 |
3.2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0-32页 |
3.3 聚类分析 | 第32-33页 |
3.4 群体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3.5 关联分析结果 | 第34-36页 |
3.5.1 糯稻淀粉GC的遗传 | 第34-35页 |
3.5.2 糯稻淀粉RVA谱的遗传 | 第35页 |
3.5.3 糯稻淀粉热学特性的遗传 | 第35-36页 |
3.5.4 糯稻淀粉回生特性的遗传 | 第36页 |
3.6 基因互作分析 | 第36-40页 |
3.6.1 糯稻淀粉GC的基因互作 | 第37页 |
3.6.2 糯稻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基因互作 | 第37-38页 |
3.6.3 糯稻淀粉热学的基因互作 | 第38-39页 |
3.6.4 糯稻淀粉回生特性的基因互作 | 第39-40页 |
4 讨论 | 第40-43页 |
5 结论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3页 |
附录 | 第5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