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水质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水体富营养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1.1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 第13-14页 |
1.1.2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机理 | 第14-15页 |
1.1.3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手段 | 第15-16页 |
1.2 水生植物水质效应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2.1 植物的直接作用 | 第16-17页 |
1.2.2 植物的间接作用 | 第17-18页 |
1.2.3 营养盐浓度对水生植物水质效应的影响 | 第18页 |
1.2.4 水生植物吸收营养盐动力学模型 | 第18-2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2 实验设计 | 第24-25页 |
2.3 指标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6-28页 |
2.4.1 独立样本t检验 | 第26页 |
2.4.2 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26-27页 |
2.4.3 相关性分析 | 第27页 |
2.4.4 冗余分析 | 第27页 |
2.4.5 灰色关联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伊乐藻微系统水体及底泥指标变化特征 | 第28-38页 |
3.1 水体N素指标变化特征 | 第28-30页 |
3.2 水体P素指标变化特征 | 第30-32页 |
3.3 水体DO、pH指标变化特征 | 第32页 |
3.4 底泥碳氮磷指标变化特征 | 第32-33页 |
3.5 伊乐藻生物量变化特征 | 第33-35页 |
3.6 讨论与小结 | 第35-38页 |
第四章 伊乐藻微系统中水质指标变化的关联特征 | 第38-53页 |
4.1 系统主要水质指标变化关联性分析 | 第38-43页 |
4.1.1 灰色关联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4.1.2 各处理组水质指标关联度分析 | 第39-43页 |
4.2 系统主要水质指标变化相关性分析 | 第43-46页 |
4.3 植物生物量对N素指标消耗的影响 | 第46-51页 |
4.3.1 系统NH_4~+-N浓度变化模型 | 第46-49页 |
4.3.2 系统NO_3~--N浓度变化模型 | 第49-51页 |
4.4 讨论与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6页 |
5.1 结论 | 第53-54页 |
5.2 创新点 | 第54页 |
5.3 论文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