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民事补强证据规则概述 | 第12-18页 |
(一)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特征 | 第13-16页 |
1、是限制裁判者自由裁量权的证明力规则 | 第13-14页 |
2、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定证据制度 | 第14页 |
3、“补强”是一种强制性要求 | 第14-16页 |
4、它是一种数量规则 | 第16页 |
(三)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价值 | 第16-18页 |
1、体现和坚持了证据裁判原则 | 第16-17页 |
2、有助于在民事诉讼中发现真实 | 第17页 |
3、限制了自由裁量权 | 第17-18页 |
二、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要素 | 第18-24页 |
(一)主证据 | 第18-19页 |
1、主证据的概念 | 第18页 |
2、主证据的特征 | 第18-19页 |
3、主证据的范围 | 第19页 |
(二)补强证据 | 第19-22页 |
1、补强证据的概念 | 第19-20页 |
2、补强证据的特征 | 第20-21页 |
3、补强证据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21-22页 |
(三)补强标准 | 第22-24页 |
三、域外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考察与借鉴 | 第24-32页 |
(一)域外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考察 | 第24-30页 |
1、英国的民事补强证据规则 | 第24-26页 |
2、美国的民事补强证据规则 | 第26页 |
3、德国的民事补强证据规则 | 第26-28页 |
4、法国的民事补强证据规则 | 第28-29页 |
5、日本的民事补强证据规则 | 第29-30页 |
(二)域外民事补强证据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2页 |
四、我国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现状考察 | 第32-46页 |
(一)我国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法律规定 | 第32-36页 |
1、未成年人所做的证言不符合其年龄以及智力水平 | 第33-34页 |
2、证人是案件的利害关系人 | 第34页 |
3、视听资料存疑 | 第34-35页 |
4、非原件证据无法与证据原件核对 | 第35页 |
5、证人拒不出庭作证且无正当理由 | 第35-36页 |
(二)我国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司法现状 | 第36-42页 |
(三)我国民事补强证据规则存在的问题 | 第42-46页 |
1、有关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法律规定不具有系统性 | 第42-43页 |
2、对当事人陈述适用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范围划定不清 | 第43页 |
3、补强证据所应具备的条件缺乏统一法定标准 | 第43-44页 |
4、我国法律欠缺关于补强标准的规定 | 第44页 |
5、缺乏证据调查程序的保障 | 第44页 |
6、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配套机制存在缺陷 | 第44-46页 |
五、我国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完善建议 | 第46-52页 |
(一)完善我国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具体建议 | 第46-49页 |
1、集中有关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立法 | 第46-47页 |
2、立法统一规定补强证据所应当具备的条件 | 第47页 |
3、厘清当事人陈述适用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范围 | 第47-48页 |
4、添加针对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证据调查程序 | 第48-49页 |
5、补强标准应为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立法的应有之义 | 第49页 |
(二)完善与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相互协作的配套措施 | 第49-52页 |
1、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 第50-51页 |
2、法官在民事补强证据规则适用中应承担强制释明责任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